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

62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城市美學新態度

傳統工法與現代技術的第一個嘗試始於 2020 桃園地景藝術節

這次桃園地景藝術節「青埔展區」中的藝術家李柏均,建築背景與興趣使然,長年投入數位空間型態創作與研究,對傳統工藝的智慧有深厚興趣,結合新工具與舊工藝,將工藝智慧跳脫手工藝層級,涉及面向更廣的公共空間領域。

回溯創作生涯,他分享:「最難忘是 2020 的桃園地景藝術節,也是第一次參與地景藝術節。當時的作品『繫』,在有限的象限之中,線條的絲縷連結,可以看到它本身的結構,線條一氣呵成,而繫這個詞本身是一個手工的動作,也呼應族群的連結。」

建築背景出身,從學生時期便大量接觸許多新的設計方法,去融合新舊也成為他現在作品一貫的作風。傳統的技法例如竹片的定錨、修整烤彎、表面塗料的處理,過程都是藝術家一步步跟著師傅去學習,所以這次桃園地景藝術節的作品「渡海」,對他來說也就有非常多的能量讓他持續在藝術這條路上前進。

本次瘋設計編輯前進藝術家李柏均的工作室,透過第一手採訪報導,帶領讀者了解藝術家本身與作品「渡海」創作過程的祕辛: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作品「渡海」模擬圖。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作品「渡海」模擬圖。

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作品「渡海」創作的萌生、與客家族群的連結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今年剛完桃園龍潭案的建造和主要入口意象設計,這個案子是傳統老舊市場的形象再改造,讓我深刻體驗桃園龍潭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客家群體。施工討論過程因為群體的協力與使命感,才能度過難關,也呼應了「渡海」創作理念本身。

我很享受跟客家族群分享創作的脈絡,可能有他們以前所不清楚的歷史,也因此讓彼此都對自身有更多認識與共鳴。因為這個案子,也因為這次的主題跟世界客家博覽會有所連結,讓我萌生參與這次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念頭。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渡海」發想與創作精神|藉由數位型態排列的風帆,匯聚成山,交織成海,輕盈且流動

客家先民為了生存展開航程度過黑水溝風浪, 在未知旅程中抱持著決心跟勇氣。以前的船上都是竹跟帆布,這次「渡海」的創作,一片片充滿張力的帆,代表著一戶戶遷移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從外觀上來看,作品第二個意象則是海浪,流動的曲線也代表群體的遷移。

夜間照明的設計,動態光影象徵一艘艘船 ,不畏前方風雨,也希望以波瀾壯闊的姿態,慶祝當代客家的再度啟航。作品底下的藍色部分則是致敬客家藍染的意象,而夜晚的煙霧也營造了乘風破浪的效果。

高鐵的強風,讓船帆的型態也須考量到結構,除了使用金屬接頭,它也用了高溫烤彎的竹管,彼此支撐,力學上有所考究。數位的創作型態,作品也因此有一種流動的輕盈感;另一個特色則在於金屬接頭每一個方向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皆需要訂製,如何讓它在成本控制之下製作,也是創作過程中我們遇到的一個難題與突破。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桃園地景藝術節,讓創作的每一步都是新的體驗,創造與土地更深的連結創造具有呼吸與空間感的作品

最後,希望透過作品,可以將桃園客家人的精神完整展現。桃園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它有客家族群,在小烏來的山上也有泰雅族群,更不用提很多新村眷村的族群。在這個非常豐富多元的桃園文化裡面,希望藉由這次地景藝術節的機會,讓人了解桃園有很多有趣的客家故事。

也因為這次的桃園地景藝術節,讓我有機會透過創作,讓每一步都是新的體驗、新的嘗試。事實上,到作品完成的幾個禮拜前,我都非常忐忑,很慶幸最後這件需要結構精確的作品最後有完整的呈現。

在創作過程中常會考量到自己建築的背景,所以我會對這種比較大,可以形塑出空間感的創作很有興趣,包括這件作品「渡海」本身,其實非常有空間感。作品雖乍看只有一面,但其實在平面圖上也有遮擋的效果,自成一個空間。我希望來到桃園的朋友們,是可以在炎熱的夏天親近它,在空曠的草地下感受作品,感受涼意,並從觀看這件作品從一個帆的意象,進而從中體驗先民跟小船帆相依為命的過程。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Photo Credit:Richard Chang 攝影

採訪.撰文|Ariel Chang
攝影|Richard CHANG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尞尞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龍潭展區
2023/08/04㊄-2023/08/20㊐
▋青埔展區
2023/08/11㊄-2023/10/15㊐

⯁ 更多詳情請關注 活動官網 及城市美學新態度的報導。
⯁ 本文同步刊載於 瘋設計網站

系列報導陸續上線中

這篇文章 李柏均專訪 ─ 先民「渡海」扎根土地,以空間感裝置設計綻放客家浪花|2023 桃園地景藝術節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