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车百智库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6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
榜单显示,华东上榜城市占比50%,其中江苏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个城市上榜。华南上榜城市占比16%,华北上榜城市占比14%,华中、西南上榜城市占比均为6%,西北、东北上榜城市占比均为4%。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多产业一体化深融合的发展时代,拉动汽车发展的新力量,既来自机械与动力,也来自跨界思维和跨界力量,更多的投资机会也来自跨界红利。对汽车产业的思考、规划和布局,都需要跳出传统汽车看汽车。
当前,汽车产业进入产业格局加快重塑阶段。张永伟表示,中国虽然领先一步,但格局远未定格。而从区域来看,布局调整已经开始。“传统的优势区域在这个变革中不一定会继续领先,没有领先的区域可能利用新能源汽车实现反超甚至领先。”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3周年。
近期长三角地市也开始“卷”起来。浙江、江苏多个地市主政者为了“争先创优”,纷纷放出话来,或自揭短板:“我市‘千项万亿’工程核心指标得分排名靠后,拖了全省后腿”;或激励鼓劲: “要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不能有‘居中思维’”;或喊话诘问:“畏难退缩、不敢担当的有没有?”
围绕以上现象,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格局凸现,分布情况如何?在众多城市群里,长三角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长三角“造车热”
说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有一个“3+2+1”的概念,即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2018年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一体化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共计41座城市。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下,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均得到有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也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集群,以广深为龙头的大湾区集群,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集群,以成渝西安为龙头的西三角集群。
在这波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布局最积极、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很多集中在长三角区域。
2014年10月,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浙江桐乡成立。次年,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杭州与绍兴成立。同一时期,包括蔚来、理想在内的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也相继诞生,并与长三角产生交集。
2018年,马斯克把特斯拉带到了上海临港。自此,“造车热”在长三角急剧升温。
2020年1月,首批10辆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下线的国产Model 3电动轿车正式交付车主。自2019年1月工厂开工建设,到首批整车下线,特斯拉在上海仅仅用时一年,“上海速度”令人咋舌。
整个长三角仿佛化身为一个开足马力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车企一个接一个杀入市场。目前,长三角有着数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江浙皖三地,涉及项目20余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额逾千亿。
图自: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珠三角不同,今天珠三角的绝大部分区域,明清时代都隶属于广州府,这也是为何广佛同城进展如此迅速。而长三角包含多达41个城市,分属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给一体化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为何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集群现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
两大优势
《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集群之间的竞争,落位到城市群层面的竞争。
长三角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点。
一是,有龙头起舞,带动产业链集聚。
整体来看,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逾279万台,占全国比重超过40%,占全球比重达25%。其中,上海龙头优势明显。2022年,上海汽车产量占全国11.5%,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总产值达8080亿元。在临港新片区,以特斯拉、上汽乘用车为龙头,带动临港新片区2022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2400亿元。
除了上汽、特斯拉这样的整车龙头企业以外,长三角还拥有博世、大陆、采埃孚、宁德时代、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一大批零部件重头企业,聚集着超过半数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总部及其部分工厂,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据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介绍,目前博世在汽车领域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长三角,在上海、无锡、苏州、南京、宁波、芜湖等地都有制造工厂。
据广州日报报道,特斯拉公司副总裁王昊表示:“特斯拉能有如此高的本土化率,离不开长三角已经形成的完备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生态链。”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此前就选择厂址时也表示,绝大部分的优秀零部件公司都位于长三角,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与区位优势,让蔚来可以推进近地化战略,也能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创新合作,共同打造一流的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既有完整产业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还有出口便利性,这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所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说。
二是区域协同,促进集群高效合作。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均有整车企业,产业链企业超4000家,产值超7000亿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上海市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戴志明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继续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动力电池、充电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方面深化布局。”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在长三角,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区域协同与响应的效率显著。
比如,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
崔东树表示,“长三角产业集群在江浙沪皖深度融合发展,有竞争又有合作,并且超越了一般汽车或电子产业范围,形成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圈内的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这是长三角智能电动车的世界级的强大竞争优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
事实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地方政府,不仅是新机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亦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上海科委专家、同济大学博士刘波表示:“相较传统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集聚,这对地方的吸引力非同小可。”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验,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对广州日报记者表示: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长三角各省市的新能源规划中,产业集群成一直是重点布局方向。常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
浙江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湾一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按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总体部署,以县(市、区)为主体推进“核心区+协同区”建设,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合肥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对此在看车百智库看来,各省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有赖于具有持久且稳定的政策落实能力。
首先,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的选择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功能性、竞争性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避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市场规则的完善以及原始技术攻关之上。
其次,政府应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应尽量避免出台短时期内的刺激性扶持政策。有专家表示,新能源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原始技术攻关难度大,应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给予支持与政策倾斜,尤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方面。
最后,蒋健表示,“地方政府需经过缜密研判,对未来有风险的技术进行前瞻性投入,营造法治的、健康的营商环境,减轻相关企业的创新负担”。
拿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巫细波则对广州日报表示,国资主导、合资过重、民资偏小是当前大湾区汽车产业的典型特征,造成品牌类型多样性不足。
他建议,围绕小鹏、鹏辉能源等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潜力的民营企业,鼓励国企以增资入股且不干预企业经营方式,支持民资企业做大,带动关联民资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可引进知名汽车企业独资建立面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依托广汽集团通过兼并购买重组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开拓全球市场,提升广州汽车影响力。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市场规则完善、技术创新支持以及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引入多元化品牌类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构建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
- [1]《汽车产业的“包邮区”经验启示录,产业集群如何变“聚宝盆”?》邓莉、钟达文,广州日报
-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人民日报
- [3]《产业观察|新能源汽车在长三角》,有驾
- [4]《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格局凸现,重点企业分布情况如何?》
- [5]《长三角这片区域正在珠三角化》,土哥涅夫,秦朔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