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5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城市美學新態度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作品〈織光〉,由胡縉祥與黑川團隊中的李語豪(3D視覺設計師)、韓承燁(作曲家)、蔡秉樺(互動設計師)共同創作。(攝影/Richard CHANG)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攝影/Richard CHANG)

穿行過有池塘的安靜庭院,來到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公司。相比各大藝術節上黑川作品科技絢爛的印象,幕後的場景,在角落布置著柔軟狗窩及許多有趣小物,更散發生活本身的氣息。

新媒體藝術家胡縉祥,同時是黑川的創辦人與創意總監,穿著一身黑色,走入亮著 LED 燈管的地下室。也為我們慢慢揭開,走在前沿的科技藝術,背後源自於人的心念與關懷。

從好奇心出發,如同探索浩瀚宇宙的專業組隊

大學寫程式,設計網頁或遊戲軟體。胡縉祥到了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才接受錄像藝術等藝術史脈絡與媒介理論,創作也有了立足的座標。知識就是力量。然而知識有了,還是得自己動手。經驗的累積,是胡縉祥覺得從事科技藝術很重要的一環。

什麼是「無熔絲開關」、「二次電」?他描述著燈會中藝術家為作品拉燈的實務情境。科技藝術或新媒體藝術是這樣,既新又廣,往往在做的過程中才懂得。

今年的世界客家博覽會,黑川也有合作的作品。進場的部分,通常由管理專案進度的 PM 負責,但這次胡縉祥很想自己去看,因為現場人員會用一個按鈕與四個馬達,來同步安裝所須安裝之物。「我覺得這好像很好玩,而我必須知道。」

他幽默地表示,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馬達有什麼好玩的。因為興趣,他想要知道聲音、影像怎麼做出來,想要知道空間與數位內容的關係,也陸續學會了電子訊號的操作。找到一輩子都想做的動能是重要的,好奇心將指引未知的下一步路徑。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攝影/Richard CHANG)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攝影/Richard CHANG)

而科技藝術可能更像是電影。「電影是一個總體藝術,包含美術、化妝、聲音、劇本、角色等超廣的知識範疇。我今天拍這個要用什麼鏡頭?要不要對稱?配什麼樣的音樂?」碰到的東西太多,都需要專業。

胡縉祥開始時也曾經糾結過,是否要一個人從事自己想做的新媒體藝術,不過後來,他很喜歡擁有團隊這件事。獨立的科技藝術家腦袋裡頭有很多想要呈現的作品,但只憑藉一個人的力量其實很有限,有時會很可惜。

「像我們的團隊,有專門做聲音的,有專門做動畫的,有專門做硬體的,也有專門做軟體。還有固定配合,專門做進場與結構的團隊。完全是專業分工。」信念一致的人們日漸聚集在一起,「最理想的狀況,我想就是各司其職。」

在技術、美感、創意等面向之間,讓每個人在優先次序中發揮最大潛力,完成更好的整體。雖然以前在藝術大學做專題,胡縉祥很習慣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但現在你就要忍住,不能做。」

「我還清楚記得,2020 年台中光影藝術節我們有個作品叫作〈光廊〉,我就忍不住去做了整合的程式。程式花了我非常多的時間。我還自己去現場 mapping,四個投影機在廊道上的堆疊投影。」工程面、節目面的全部自己下去做的結果,讓胡縉祥體認到一件事情:「我沒辦法用比較藝術性,或總體的角度,來看待作品。雖然最後效果還不錯,但我覺得好像把心力百分之八十花在開發內容與系統上,而無法保持在一個客觀的視野去看哪裡可以再完善。」

由好奇心帶著他累積自己的經驗,知其所以然。因為明白,能夠找來專業的夥伴,放手讓大家集結力量一起探索宇宙。這兩者似乎形成理想的平衡。

「沉浸式體驗」只是第一步?「身心靈」的更多場域可能

當問及當下流行的「沉浸式體驗」說法,胡縉祥回應道:「其實這不是入門的問題,真的是需要被討論的問題,到底『沉浸式』這三個字是什麼?」

「我現在創作的核心與方向到底是什麼?講科技藝術,講互動藝術,再深入一點,它的本質是透過什麼來創作?就是創造數位型的體驗。而這樣的數位體驗,現在瘋狂講的關鍵字就是沉浸式體驗。直球對決的沉浸式,一個是 VR,最沉浸,但很可惜只有一個人,能在物理性的接觸中進行體驗;第二個,最常用的就是投影,給你一個超大的空間,然後打滿。」

除了影像與聲音,還可以如何設計沉浸?「我覺得取決於空間,空間是很有趣的地方。你要在哪裡沉浸?要在純粹虛擬的地方,那就在 VR 裡面;你要在寬廣空曠的場域,那就在現在最常見的投影空間。或是你選擇在森林,也會有屬於森林的沉浸式體驗。」

「我自己想像的『沉浸式』是好玩的事情。身心靈在那個空間裡面,可以很完整去接受傳遞的所有訊息。」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攝影/Richard CHANG)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攝影/Richard CHANG)

他舉例,將燈光藝術作品放在山路間的夜遊型體驗。例如日本的御船山樂園,白天是老人家爬山的場所,入夜之後則變成夜遊式的景點,十幾件燈光作品,搖身一變成為外國人與年輕人的聚集處。

在美國一個布料博物館的案例中,展覽可以是一個家的空間。走入其中,地毯、沙發、桌布、棉被、枕頭,讓觀者感受我們與織品之間的關聯。隨處的擺設,沉浸的體驗,就是策展要傳遞的事情。

黑川成立七年,有個在這裡待過三年的優秀實習生,最近從卡內基的互動設計研究所畢業,已經在美國找到工作。他在博物館及展示相關的公司裡的媒體製作團隊,擔任「體驗設計師」。胡縉祥表示,這是如此詳細的分類。在台灣,有 UX 網頁的使用者經驗設計,也有 APP 介面的使用者經驗設計,但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科目,是博物館或裝置藝術的展示體驗設計。

「現在很想將空間塑造成投影面,所以空間全部都是空的。但它不能只是這樣而已。空間應該是有高低有遠近。我自己覺得這還只是第一步,沉浸式體驗的可能性還有很多。」

用光編織意象花布,連結此時此地的我們──作品〈織光〉

這次在科技發展的重點區域青埔,黑川為今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帶來LED燈條交織的科技互動作品〈織光〉。作品位於青塘園前面的草地,也希望讓視覺影像、音樂聲響、身體互動都可以很沉浸,與空間與觀眾有更好的結合。

有關作品的造型,胡縉祥分享道:「我們把設計圖給鐵工的時候,他說,你們這個曲面很難做啊!」但其實 38 支燈管都是直線的,只是角度都不太一樣,從結構上排成像是布料般的彎曲弧度。從不同角度看過去,也有不同的交織視覺。

媒材上選擇的是黑川經常使用的LED 燈管。「其實我們每次用 LED 燈管,內容上都還是完整的影像。」他介紹著燈管的色彩變幻是一幅動畫影片。有點像是電視成像的螢幕效果。同時結合帶有科幻感的電子音樂聲響。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織光(Cross Light)|電腦、喇叭、LED、即時視覺程式、感測器|長 6m × 寬 4m × 高 3 m|2023。(攝影/Richard CHANG)

黑川在意的互動性,也在地景藝術的特性中獲得發揮。燈管彼此有間距與不同角度造型,與空間形成互動關係。「有點像以前我們過去讀書在讀互動藝術的時候,羅蘭巴特講的作者已死論,當一個互動的作品設置好開始展示之後,其實是把主導權交給體驗的人,讓他可以賦予作品新的意義和生命。所以第三個部分是,當人站在作品的互動感應區的時候,他其實可以影響燈光的變化與閃爍。可以在經過時探索與發現──那個燈光怎麼好像是跟著我嗎?」畫面上選擇用更意象的方式,產生類似剪影讓觀者與作品互動。

用「編織」這件事來呼應客家主題,花布的意象是用比較抽象的方式埋在裡面。胡縉祥表示,具體的影像內容會一直修改到進場後驗收的前一天。做好燈光組裝起來,放到現場後,影像已經改過一次版本。到底怎麼樣的裝置,在現場空間能有更好的表現?胡縉祥希望大家就將這件事交給他們。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織光(Cross Light)|電腦、喇叭、LED、即時視覺程式、感測器|長 6m × 寬 4m × 高 3 m|2023。(攝影/Richard CHANG)

空邈感搖滾背景音樂,未來的故事仍在鋪陳堆疊中

生活上吸收的東西,總會回饋到作品中。有時候認識一位藝術家的創作,也可以從他喜歡或認同的方向窺見端倪。

今年八月底,黑川會去在奧地利林茲(Linz)舉辦的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這是一個已有三十幾年悠久歷史的電子藝術節,在科技藝術領域走得非常前面。

一般來說,大家認為藝術家要提出質問或別人沒看到的東西來批判,林茲電子藝術節走得更前面:這件事是必要的,但更要思考如何提出辦法來解決。他們認為最前沿的科技或技術是基本的,更重視的是概念性。例如去年的策展主題是「歡迎來到B星球——不同的生活是可能的!但如何做?」(Welcome to Planet B – A different life is possible! But how?),更注重的是社會關懷議題,而且要擴及國際。「去了之後發現,哇,原來眼界應該要這樣子。看的跟關心的,要再更廣一點。」

而有關個人平常愛好的風格,胡縉祥喜歡的是具有敘事性的數位體驗。

他表示自己很愛聽音樂。大學時最喜歡的是搖滾樂團 Radiohead(電台司令)。最近 Radiohead 幾名成員組成 The Smile (微笑樂團) ,更偏向爵士風格的另類搖滾,他滿喜歡那樣的音樂性。最近胡縉祥也很喜歡來自冰島的後搖滾樂團 Sigur Rós,音樂的鋪陳與堆疊,到最後能量的釋放與收尾,即使聽不懂冰島語也能享受。「我很喜歡像 Radiohead 或 Sigur Rós 這樣,有很明確的節奏性,也有層次堆疊,在幾分鐘的節目中完成起承轉合。」

他也很愛看電影,排過自己的百大名單。曾經連續十年買過金馬影展套票,經歷挑片與搶票。「音樂要在幾分鐘說一件事情,串成一張專輯也不容易,但是一首歌長度的敘事對現在的我來說沒有太困難。電影九十分鐘到兩小時起跳的長度,那個敘事性真的很難。」

嗨到爆的電影也會中途睡著。觀眾想著打完了沒?要不要搞笑或埋梗?現在黑川剛好也在做桃園兒美館光雕的投影,長度大約五分多鐘。胡縉祥可以預想到哪時候觀眾會出神,哪時候又會再回來,不斷思考人在裝置裡面的位置是什麼,再來想如何解決出神的狀況。

電影對他來說,也是純粹的體驗機會。人只能活一次,只有一次的生命過程與腳本。但看電影可以有N百種不同生命經驗,每一部電影拍出來,就是導演的人生體驗。

他很喜歡獲得這些新的生命體驗。呼應著他的作品,總是從使用者經驗出發創作互動體驗,並心懷社會議題的解決之道。「體驗」作為核心,更多的故事仍在持續堆疊中。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攝影/Richard CHANG)

採訪.撰文|Melody TU
特約攝影|Richard CHANG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尞尞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龍潭展區|2023/08/04(Fri.)-2023/08/20(Sun.)
青埔展區|2023/08/11(Fri.)-2023/10/15(Sun.)

更多詳情請關注 活動官網 及城市美學新態度的報導。
本文同步刊載於 瘋設計網站

系列專訪陸續上線中

龍潭展區

青埔展區

這篇文章 向未來織光 ─ 專訪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創辦人胡縉祥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