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汽车像素,作者 | 曹琳,编辑 | 冒诗阳
7月26日晚,大众宣布斥资50亿元入股小鹏。考虑到双方的资源禀赋,这一艰难转型中的国际汽车巨头,有机会寻得一条向智能电动车时代转型的捷径。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大众的新路径,很难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提供便利。入股小鹏的消息发出之前,大众悄然放松对两合资公司的严格管控,让合资公司有机会自寻出路。
汽车像素独家获悉,上汽大众研发中心即将组成一支约150人的技术团队,派往上汽交流学习。在此之前,上汽大众刚刚争取到一项自研的混动(PHEV)项目,新项目不必再经过大众狼堡审批,转而与上汽合作。
屹立了30多年的合资车企,一直是自主品牌学习外资的路径。如今,改由中方公司接棒,为合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虚胖”的研发中心
上海洛浦路与和静路的交汇处,坐落着上汽大众汽车研发中心(下称研发中心)。这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建筑群,办公楼的编号,从E3一直递进到E11以上。研发中心东面挨着上汽大众试车场,东北面紧邻着的,是去年中已停产的上汽大众安亭一厂。
毗邻有着39年历史的安亭一厂,研发中心同样历史悠久。
上汽大众于1984年成立,是中国最早一批合资车企,也是国内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开端,因此在合资公司成立8年后,1992年上汽大众启动了同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的工程,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国内汽车研发的拓荒。
研发中心的雏形,便是借桑塔纳2000项目成立,那几乎是国内最早的汽车研发团队。因为这些历史原因,与外界想象中,多数合资公司轻研发的状态不同,如今上汽大众研发中心拥有从传统汽车的造型、底盘到内饰,到智能汽车时代的整车架构、软件、智能驾驶等,几乎完整的研发编制。
“现在正式员工数量大约有3200人。”上汽大众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左扬告诉汽车像素,今年研发中心中没有编制的劳务派遣工被逐渐清退,裁掉外援之前,该研发中心的实际人数在3500人以上。
如此规模的研发团队,本能做很多事情。作为对比,截至2022年底,头部新势力中的理想汽车研发人员数量约为4838人。
虽然历史悠久、编制健全,但研发中心成长于种种不健全的研发任务,不仅没有锻炼出健壮的四肢,反而体态臃肿。
按照合资公司的定位,产品由外资导入,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本土化改造的工作,对造型、底盘尺寸、内饰等进行微调,但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基本只需按照大众狼堡的方案执行。
即便研发中心并不承担核心开发任务,但依然需要经受大众集团严密的管理。
“我们每周都会同德国的技术团队开一次例会。”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张庆告诉AutoPix,拿到大众狼堡交接来的产品数据后,研发中心所有的技术变更,都需要向狼堡汇报,得到认可后才能执行,“很多议题会被否决。”
除了严格的管理,研发中心还需面对繁琐的流程。“走一个技术变更的流程,快的话两三周,慢的时候要一两个月。”张庆向AutoPix介绍说,每次与大众狼堡开周例会时,研发中心的一个例行任务,便是催促狼堡“回邮件”。
种种原因导致,研发中心完成一款新车并不困难的本土化开发,往往需要长达3年半的时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的研发中心已改变了传统的瀑布式开发,建立新的敏捷开发流程,将新车的研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但对于上汽大众研发中心而言,问题更为基础,它仍犹如一位闯入当代好莱坞片场,却仍然遵循默片时代规则的演员。
上汽大众“绕开”大众
7月21日,上汽大众公司内发生了一件喜事。
据《汽车商业评论》披露、《财新》等媒体核实,上汽大众请员工免费吃了一份30元的午餐。所庆之事,是公司刚刚通过了一项自主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项目。
“新通过的混动(PHEV)项目,不需要经过狼堡(大众总部)的审批了。”张庆向汽车像素透露,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上汽大众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探索未来。
项目十分仓促。“整个项目一共才150人,会从研发中心各部门抽调一些精英来参与。”张庆向AutoPix透露,目前项目刚刚通过,因此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AutoPix获悉,自研PHEV的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才刚刚成型,但时间紧,任务重。“说是希望到2025年能SOP(小规模量产)”张庆向AutoPix透露,如此紧张的研发周期下,依靠背景复杂的研发中心来完成PHEV开发,显然不可能,“据说会和上汽合作,研发团队会派去上汽交流学习。”
今年2月20日,执掌上汽大众9年的总经理陈贤章去职,由贾健旭接任。上任不久,贾健旭便明确了对PHEV的重视,希望借助这一市场来改变上汽大众被动的竞争局面。“贾认为PHEV处于上升期。”左扬告诉AutoPix。
这一结论与中汽协等行业机构不谋而合。按照行业人士预测,PHEV产品将在未来几年中快速替代传统燃油车,2022年后者仍有1486.8万辆的销量规模,而上汽大众正是燃油车市场中的“前浪”。
虽然战略认知如此,但实际操作起来,挑战仍然巨大。在PHEV领域,国内车企已卷出新高度。从今年上市的吉利银河L7、长安深蓝S7,到7月上市的东风日产启辰大V DDI,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车企,领先而成熟的PHEV产品价格下探至13万元区间。
严峻的竞争局面之下,狼堡没有足够积累,无法支撑上汽大众的转型。大众狼堡主流的PHEV方案是一套单电机并联的方案,节油率仅超过20%,难以在中国市场竞争。此前,依赖于狼堡的技术,上汽大众推出过对应的帕萨特和途观L的PHEV版本,但这些产品上市后的月销量普遍在千辆及以下徘徊,市场接受度不高。
相比之下,除了赛力斯、理想、长安深蓝等品牌的少数增程式产品外,自主品牌车企从比亚迪、广汽、长城、吉利,到上汽、东风,所采用的混动架构均为“串并联”,可以实现在42%到45%的热效率,在PHEV领域有更深厚的技术积累。
其中,上汽集团目前在用的是一套P1P2串并联电机+两档AMT的混动方案,正在开发P1P3串并联电机+三档AT的混动方案,混动方案已比较完整。
借助上汽的技术积累来完成PHEV的开发,是上汽大众更为现实的选择。
大众放手
如今在智能电动车的转型浪潮下,大众不仅不能给两合资公司以足够的技术支持,其自身都已在寻找技术依靠。
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官宣称,将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同时将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R)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交易达成后,大众将在小鹏汽车董事会中,占有一个观察员席位。
与此同时,大众将同小鹏合作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B级纯电动车型,合作车型预计2026年推出。
消息官宣后,小鹏汽车当日美股股价一度涨超40%,为今年内的最高涨幅。涨势延续至港股,7月27日,小鹏汽车港股开盘后涨幅一度接近30%。
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管理的董事贝瑞德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分别晒出了与对方的合照。照片配文中,何小鹏透露,与大众集团的交流早已开始;贝瑞德也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与何小鹏董事长以及小鹏汽车团队进行了高度互信的交流。”
在外界看来,双方的合作有机会带来共赢。
其中,小鹏得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投资,以缓解其现金储备。此外,小鹏有机会为大众提供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由此带来稳定收入,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更为重要的是,小鹏有机会借助大众成熟的品牌、产品,及全球范围内的体系能力,来实现产品的规模化,这正是小鹏所面临的难题。
而对于大众而言,此前数年,大众一直尝试将智能化、软件研发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大众打造软件能力的决心不可谓不强,仅2021、2022两年,其孵化的软件公司CARIAD经营亏损合计近258亿元人民币——这是李斌口中可以“烧出”一家造车新势力的资金规模。
然而,庞大投入下的CARIAD,不仅没能引领大众的转型,还拖了后腿。大众ID.系列电动车因为CARIAD的软件问题而延迟交付,旗下保时捷、奥迪等品牌,也因为软件开发进度落后,导致旗下车型延迟上市。
今年第一季度,大众汽车全球纯电车型的销量为14.1万辆,其中美国市场销量同比翻番,欧洲市场同比增长68%,相比之下,大众纯电车在中国市场同比下降了25.4%,仅卖出2.15万辆。
在智能电动时代,中国显然是一个竞争更为充分的市场,大众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来挽回中国市场的颓势,同时保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与小鹏的合作有望成为一条捷径。
然而,小鹏与大众的合作,短期内很难传导至两家合资公司南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汽与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仍是潜在竞争关系。
大众尚且需要拥抱新势力,放松对合资公司的管控,让其有机会自己寻找出路,变得势在必行。
不只是上汽大众,今年7月中旬,一汽成立70周年庆的期间,大众与一汽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达成共识,将推动一汽-大众的混动转型。此前,一汽-大众希望为捷达品牌打造多款混动产品,但囿于同狼堡的汇报流程漫长,而推进迟缓。
从合资公司到大众集团,“三个大众”正分头寻找自己的出路,但无论伙伴是谁,转型之路,最终还是需要丢掉拐杖来完成。
(文中左扬、张庆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