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财报多超预期,美联储或「最后一加」,道指13连涨后美股能否迎「新牛」?|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45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大公司财报多超预期,美联储或「最后一加」,道指13连涨后美股能否迎「新牛」?|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私募基金海外证券研究员、老虎社区大V捷克,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分享了市场对于谷歌与微软的业绩反应不同的原因,Meta业绩表现亮眼的原因,对于苹果业绩的预期,美联储、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的利率政策分析,美股下半年的走势,港股进入技术牛的原因,《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的重大意义,宁德时代、麦当劳最新业绩解读,东方甄选近况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7.24-07.28)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涨3.42%,深成指周涨2.68%,创业板指周涨2.61%。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458.70亿元,环比大幅放量435.58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239.62亿元,环比放量136.35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酿酒行业、电池、银行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软件与服务,保险行业与电信服务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深城交、巨一科技、瀚叶股份、竞业达与首药控股;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腾讯控股、美团、快手、建设银行与中国海洋石油。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上涨的,恒生指数上周周涨4.41%,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8.83%。

上周美股的三大股指中,道指上涨0.66%,标普500指数上涨1.01%,均为连续第三周上涨。纳指上周上涨2.02%。

上周,沪深两市共有9只新股上市,其中2只出现了破发,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7月27日上市的舜禹水务,涨幅62.97%;港股在上周没有新股上市。

7月25日美股盘后,谷歌和微软同时公布财报,也给市场提供了正面对比这两家AI大厂的机会。由于业绩大超预期,谷歌盘后一度大涨超8%,而微软虽然也超过市场一致预期,盘后却一度跌超4%,为何市场对于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反应如此不同?

私募基金海外证券研究员、老虎社区大V捷克表示,虽然谷歌和微软的业绩都超预期了,但市场反应不同,这是因为对“预期”兑现程度的不同。市场对微软的预期很高,对谷歌的预期则没那么高。

首先,微软在整个AI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但想把AI部分的实力落实到业绩方面,可能还为时过早。市场自然认为拥有OpenAI的微软是最大赢家,大家也可以看到Edge因为嵌入了GPT的pilot,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但这并没有给微软带来直观的收入。反而谷歌的Chrome因为可以嵌入ChatGPT的插件,渐渐弥补了这一需求。从市场份额来讲,虽然两者有一定的变化,但谷歌的搜索与广告业务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两部分的业绩还是比较稳的。

第二,市场此前计价衰退预期过多,认为广告业务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给的预期很低。但实际上,无论是从各项经济数据的表现也好,还是从就业数据、整体的CPI走势来看,目前实际上已经可以看作是经济软着陆了。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市场表现很容易超预期,所以谷歌的业绩就更完美的超过了市场的这种预期。同时,谷歌旗下的YouTube在连跌三个季度之后,又重回增长。因为今年以来Tik Tok在北美连续受到质疑,而YouTube在推出短视频业务后,与Tik Tok在直接竞争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第三,就是谷歌与微软在云业务方面的对比。虽然微软Azure和谷歌云都保持了接近30%的增速,但是Azure的增速是小幅下滑的,而谷歌云的增速则是上行的,且也是两年多以来谷歌云的增速首次超过Azure。

最后,捷克总结道,市场认为谷歌可能会比微软更早更快从AI上变现,且谷歌以广告业务为基础的变现能力更强。再与之前的AI业务相结合,市场更认为微软在AI上的变现弱于预期。股价直观表现了市场对公司的业绩预期。

美东时间7月26日周三美股盘后,Meta公布Q2业绩,二季度营收超预期两位数大增,创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季同比增幅,每股收益(EPS)不但如市场所料扭转下降势头,而且增速更迅猛,超过20%,创一年多来新高。Meta业绩表现为何如此亮眼?持续亏损的元宇宙业务后续将如何发展?

捷克指出,Meta在这个季度开始已经不再反复提元宇宙的故事了,元宇宙业务的比例也将降低,Meta目前聚焦回它本身的社媒业务,这反而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大增。

谈及为何Meta的主营业务重新变好的原因,捷克提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和谷歌一样,之前市场计入了过多的衰退因素,所以广告业务超预期有一部分宏观原因。

第二,与其他一些小型社媒平台相比,Meta作为一个大型平台,拥有更大的用户基数,会有更多的数据基础,因此可以更快的从此前iOS隐私政策变化的挫折中恢复。因为广告主对于广告投放效率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更愿意选择Meta这样的大型社媒平台来投放广告。反观同样作为社交媒体的Snap,业绩就出现了下滑,因为它受到的影响更大。

第三,Meta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短视频业务,Reels,Reels的用户增长以及商业化进展都很顺利,变现预期提升,填补了Tik Tok留下的空白。

第四,Meta在近期推出了一个针对Twitter的平台,Threads,这个平台创造了3天破亿用户的神话,主要也是因为它可以与Instagram和Facebook的账号互通。这也说明Meta的社媒矩阵有不可比拟的规模效应。所以投资者也会期待这个产品未来的商业化。毕竟这是一个增量业务,如果有了更高的商业化,那么收入和利润都会有所提高。

最后,在AI方面,虽然Meta没有直接将GPT引入到自己的业务中来,但也刚刚开放了自己的LLM大模型Llama 2,与微软、亚马逊等合作。在AI方面,Meta也是想作为一个底层开放的支持平台,主要是给以后的AR/VR软件方面的业务铺路,也可以更好的支持以后元宇宙业务的发展,毕竟目前来看,元宇宙业务还是一个故事成分较多的部分,变现程度很低。

捷克认为,Meta是一家利润率极高、资产质量过硬的公司,所以估值完全是有支撑的。尽管今年股价已经涨了170%多,在所有大科技公司当中涨幅算是非常高的,但它整体的估值水平依然是大科技公司中较低的,所以Meta整体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继微软、谷歌与Meta之后,近期苹果也将发布业绩。请问您对于苹果的业绩有何预期?

捷克介绍,苹果预计将于本周四发布业绩。关于苹果的业绩,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收入方面,新品迭代后的Mac以及苹果服务可能成为亮点。此外苹果的利润率表现也至关重要,因为此前针对部分产业链的升级,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公司硬件产品的利润率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近期针对iPhone15涨价的传闻也比较多,并且涨价的新闻出来的也比较早,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端机型的产能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提高利润率。

第二,苹果服务业务的增量,包括它的Apple Music,Apple Care,以及一直饱受争议的苹果税等等,这部分的收入其实是苹果目前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果这部分的增速继续保持在两位数之上的话,对于苹果整体的利润率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同时,可以看到谷歌和Meta的财报都显示广告市场表现好于预期,所以预计苹果在这部分的业务也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

第三,市场也在关注苹果在AI方面的举动,目前苹果仅在内部使用GPT,给员工提高效率。同时,苹果也在暗中开发测试人工智能的工具,内部人叫它「Apple GPT」,开发框架名为Ajax,可能直接使用的范围包括搜索、Siri、地图,市场预期它将在2024年推出消费级产品。按照库克的表态,会“以非常周到的方式,在产品中接入AI”,因为苹果每次推出产品基本都是非常成熟的。

最后,捷克提到了苹果计划在2024年发售的Vision Pro,其标价不低,究竟能有多大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度能有多高,能给苹果其他软件业务带来多大增量,这都可能成为2024财年预期增长的关键。

美东时间7月26日周三,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个幅度也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的。第二天,正当大家担忧加息是不是会导致经济衰退的时候,有一则来自日本的消息搅乱了市场,据传日本央行将讨论进一步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此外欧洲央行也在上周将三大主要利率都上调了25个基点,为连续第九次加息,但欧洲央行从其政策声明中删除了进一步加息的明确暗示。应该怎样看待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有哪些指标会进一步影响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如何解读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的利率政策?

捷克称,上周三大央行都公布了议息会议之后货币政策的一些风向,其中美联储属于最没有意外的一个,因为市场基本已经提前预期到了。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市场其实都是走在美联储前面的,对于美联储的每次决定基本都提前预测到了。而美联储也没有太多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表述,耶伦上任后美联储的风格就是比较求稳的。

关于7月的FOMC会议,市场最关注的点是本轮加息周期还会不会有下一次,不过鲍威尔给出的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开放式答案。捷克认为,目前美联储的表态已经偏软化了,因为此前的表态一直非常直接,强调要非常警惕通胀反弹,但这次则是模棱两可的,一切皆有可能,并且要“视数据情况来定”。关于数据,6、7月份的CPI数据已经降到了3%左右的水平,距离政策目标2%已经非常接近了,但从3%到2%会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这就好像大家考试一样,想从90分考到100分是非常难的。接下来的CPI数据可能就不会下降那么快了,因为基数也降下来了,同时也有可能在Q3和Q4出现一定的翘尾反弹,这些都有可能让美联储继续加息。不过目前市场基本已经没有继续计价加息了,因为整轮加息周期,市场几乎都是走在美联储前面的,所以美联储是不太可能太早公布“转向”(pivot)的信息的,以免造成市场过度解读或抢跑。

相对于美联储来说,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的动作可能会让市场感觉有一些意外。比如,上周欧洲央行虽然也加息,但却修改了一些措辞,对利率峰值的“足够限制性”的水平的表述,改为“在必要的时间内保持在足够限制性的水平”,鹰派的口吻略微松动。谈及欧洲央行保持激进紧缩状态的原因,捷克表示,首先是由于欧洲的通胀比美国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久,并且从节奏上来讲,有一定程度的延迟。其次,欧洲的经济情况远没有美国好,疫情后恢复得也没有美国好,欧洲的主要经济体依赖于能源、工业、消费品,这些都是对通胀非常敏感的行业,而美国则主要由科技行业支撑。第三,欧盟各国有不同的财政政策,欧洲央行相对更独立,不需要也没办法与每个国家的财政政策保持统一,也很难照顾到每个国家。最后,欧元也是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强势,突来的松动会让欧元汇率下降,一旦欧洲方面松动,就会让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效果更明显,因此从美债利率上行也能看出,更多的资金从欧元区回流,进入美债及货币市场。

关于日本央行,捷克指出,日本的货币政策其实和主要经济体是完全相反的,是非常宽松的,其他国家都在紧缩,但日本一直在QE(量化宽松政策),且程度很大。

7月27日北美交易盘中,日媒爆出消息,称7月28日的日本央行会议可能会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这个政策就是让日本央行作为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主动将国债收益率控制在一定范围,最早是±0.25%,之后放开到±0.5%,此次调整后,可能要放开到±1%。这就会让日本央行减少一定程度的购债,开始退出。当市场理解为日本将要退出QE的状态之后,就会使得日元大涨。其实日元资产也在近两年来备受青睐,比如巴菲特大举买入主要商行的股票,其他被动资金流入日本也非常多。这会进一步改变国际资本对日本资产的投注。如果日本央行未来的动作是更加趋向于退出这种宽松政策的话,那么对于整个日元资产以及美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近期,道指连涨13天,创1987年以来最长连涨周期。上半年,随着科技股的接连走高,美股屡创新高。下半年,科技股还会如此强势吗?有哪些其他概念股值得关注?美股下半年的走势将会如何?

捷克表示,道指在连涨了13天后出现了回调,1987年也是这种情况,但现在与当时的环境是不同的。道指此次13连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业绩驱动。此前市场计价过多的衰退预期,现在被证实是过度担忧了。道指的一些主要权重股,比如波音、联合健康等公司的业绩还是比较好的。

第二、今年上半年以来,尤其是Q2以来的连续涨幅其实并不是一个意外,但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这也是必然的,但不会改变美股整体上行的趋势。同时在Q3、Q4,CPI等宏观数据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此时市场会将此前过分的乐观重新回吐,但也不会改变美股的整体基调,因为美股的强势主要是科技公司来支撑的,在经过几个季度的业绩回调之后,这些公司的业绩都恢复的很不错,可以想象一些成长股的业绩也会出现一定恢复,这样自然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大家可以关注一个指标,就是Cathie Wood的方舟基金,其所持有的很多成分股的业绩都非常不错,涨幅也不错。如果说成长股可以跟上大科技的涨幅趋势,那么接下来的预期也会比较乐观。

第三、如果目前的整个加息周期提早结束,或者如市场预期一样今年不再加息,那么美元的强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能减少成长股的压力,也会更好地改善跨国公司的汇兑压力,业绩进一步加强。

谈及是否有其他概念股值得关注,捷克指出,美股投资者非常热衷的meme股属于市场情绪比较极端的一个表现,如果情绪非常好,可能投资者会更多的去炒作一些被过分做空的、或此前跌幅非常大的meme概念股,这可能会成为美股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

自今年5月底以来,恒生综合指数和科技指数的最大涨幅均超过了20%,正式步入技术性牛市。何为技术性牛市?港股为何能够迎来技术牛?

大公司财报多超预期,美联储或「最后一加」,道指13连涨后美股能否迎「新牛」?|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介绍,恒生科技指数自5月31日的阶段低点3563.99点上涨至7月28日的高点4481.41点,涨幅25.74%,进入技术性牛市。

技术性牛市一般指短期内从低点涨幅达到20%,此外也有把站上6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作为技术牛判定标准的。但是技术牛并不等同于牛市,一是要看量能,二是也要看是否是经历过大幅下跌后的反抽,去年11月指数急跌之后,恒生科技指数也出现了技术牛。

车铭德认为,港股此次进入技术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民币汇率短期企稳,美联储加息到尽头,外资回流人民币资产,多家外资基金开始加仓中国股票,比如6月摩根基金中国基金加仓了腾讯控股、美团、京东、拼多多、百度;瑞银(卢森堡)中国精选股票基金6月加仓腾讯控股;富达基金中国焦点基金加仓腾讯控股等。

2、美股持续走高(纳指月K线5连阳,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接近历史新高),市场对科技股信心恢复,带动港股景气度提升。

3、AH股溢价处于高位,南下资金抄底港股。

(1)境内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对于公司和商业模型的理解不同。

(2)香港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较多,港股受国际环境因素比较大,比如疫情、地缘冲突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而A股散户较多,中小盘股PE较高。

(3)A股流动性更好,有流动性溢价,原因是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不匹配,相对资金端优质资产供给不足。

(4)A股衍生品没有港股丰富,单向交易更多推高估值。

4、互联网科技大企业陆续回归港股,中央定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民营经济31条”,市场对于科技大企业发展预期企稳。

5、疫情之后,随着经济基本盘的恢复,市场还存在赚贝塔钱的机会:包括对于下半年市场刺激政策的预期,最近各种政策密集出台构建政策底,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和兑现。

6、人工智能在应用端的落地,给互联网科技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想象空间。

7、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支持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和吸纳人才方面,这两年持续发力。

此外,车铭德指出此次技术牛的问题也是上面提及的两个,一是量能还不够大,二是前期经历了较大跌幅。2022年11月恒生科技指数的技术牛是伴随着量能的大幅提升的,但这轮上涨量能还没有跟上,市场动力待确认。

香港股市受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流动性双重影响,在地缘政治和美联储加息趋缓背景下,后续重点关注:

1、稳定经济政策的出台情况;

2、国内货币流动性和汇率情况;

3、半年报业绩表现;

4、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应用端落地以及业绩兑现情况。

《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有哪些重大意义?会带来哪些新的机会?

车铭德指出,7月24日的会议对地产做了新定调,其中特别提到了城中村改造,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分别为1.24万亿、1.36万亿和6559亿。政策支持下,2023年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也有望重回万亿。

房地产存量时代,交易的核心是满足人们居住升级的需求,但是收入增长带来的改善住房需求释放是长期的,目前看刚需、门槛低、能带动地方财政的城中村改造是重要方向,所以在会议上被特别提了出来。

这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两个可以关注的机会,一个是代建业务,城中村改造因为跟民生相关一般都是地方国资操刀,但是地方国资企业没有建设能力和开发经验,所以会再外包给房地产企业进行代建,比如停工近两年的恒大深圳超级总部项目最近重新开工,就是万科进行代建的。

另外,对于城中村的租户来说,也是要以“先租后买”的模式逐步购买房产的,这就给租赁市场带来了新的供给,比如万科泊寓、龙湖冠寓等。

不过,核心问题依旧是企业很难单独参与代建和租赁环节,推动城中村改造主要的问题也是缺钱,所以房地产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需要在前期就投入资金与地方国资共同建设项目,同时项目后续也是运营型的,资金回流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参与城中村的企业有几个能力要求:

1、有相关经验积累,包括建设和运营经验;

2、信誉要比较高,因为涉及民生,企业资质存在门槛;

3、现在有钱,并且能接受长期的投入回收期。

宁德时代业绩解读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介绍,宁德时代上半年最亮眼的是海外业务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电池业务营业收入规模为656.84亿元,同比增长195%,明显高于国内电池业务46%的增长速度。境外业务在宁德时代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35%,而去年同期不足20%。据SNE Research统计,2023年1-5月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市占率已经达到27.3%,同比提升近7个百分点,距离海外市场市占率第一的LG新能源仅差0.1个百分点。

不久前,大摩曾发布研报看空宁德时代,称宁德时代产能过剩,价格战不可避免。从中报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254GWh,产量154GWh,产能利用率60.5%,相比去年全年83.4%的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

此外,截至2023年6月底,宁德时代在建产能仍达100GWh。不仅宁德时代产能过剩,国内其他产商也有扩产的计划,行业整体大幅增产,且原材料价格走低,价格战似乎不可避免,宁德时代的利润率也将承压。

麦当劳业绩解读

吴吞介绍,麦当劳二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11.7%,去年同期为9.7%,市场预期为9.4%。这一季度每个细分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详细情况如下:

1、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10.3%,而市场预期为9.1%,美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提价。为了应对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美国很多餐厅都进行了提价,但相比之下麦当劳的用户粘性更高,用户不仅没有因为涨价流失,反而增多了,可能因为麦当劳涨得没有其他餐厅力度大。Placer.ai数据显示,麦当劳美国门店的客流量在第二季度增长了8.4%,同期美国速食和快餐连锁店的整体客流量仅增长了1.2%。

此外,麦当劳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鸡肉,去年年底以来,因为禽流感的肆虐,美国鸡肉的价格上涨了很多。二季度时,禽流感有所缓和,所以这项最主要成本的下降帮助麦当劳增厚了利润。

2、国际运营市场部门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1.9%,以英国和德国为首。当前麦当劳国际运营市场中最重视的是澳大利亚,计划在未来三年斥资约6亿澳元在该国开设100家新店,并斥资约4.5亿澳元翻新其现有门店的一半。

此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所以外卖平台很少,而且费用高、配送时间长。麦当劳今年开始在澳大利亚推出了自己的外卖服务,点单超过40澳元即可免费配送。加强门店覆盖和推出自营外送服务,将进一步增强麦当劳在澳洲市场的竞争力。

3、国际开发特许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14%,以中国为首。这主要得益于麦当劳本土化运营的成功。2017年,中信资本与凯雷投资获得麦当劳中国市场20年的特许经营权,同年麦当劳中国更名为金拱门,此后麦当劳的中国味就越来越浓。

无论是周一的“穷鬼套餐”,还是一系列联名企划,比如哪吒的联名,高达的联名就做的很好,这些都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运营策略。

此外,很多人说“麦当劳是一家地产公司”,因为一般餐饮加盟模式是加盟商交了特许经营费之后自己去选址开店,总部最多给些建议,而麦当劳则是总部先选好店址,把店开起来,再整体转租出去。从“二房东”业务上来说,中信集团在帮助麦当劳中国和本土地产企业的交易上起到了一定赋能作用。

东方甄选近况

吴吞指出,今年7月,东方甄选开始做独立App的时候,就有传言说东方甄选要脱离抖音。俞敏洪说:“东方甄选和抖音是相互成就,东方甄选离不开抖音,抖音也离不开东方甄选,”东方甄选离不离得开抖音我们不知道,但是抖音肯定离得开东方甄选。

董宇辉的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不是东方甄选打造的,东方甄选也打造不出来,东方甄选后来也推了很多主播,但是董宇辉依然贡献了GMV的40%。抖音虽然也打造不出来,但抖音不需要打造,也总有人会走红的,抖音只要给走红的人推流,帮助他们更红以及变现就可以了。所以说,抖音是铁打的营盘,网红只是流水的兵。

抖音也给了东方甄选很多推流,根据达多多数据,东方甄选美丽生活流量结构中,4、5、6三个月的流量有超过40%来自平台推流。平台推流节省了东方甄选的营销成本,但同时也减弱了东方甄选在合作中的话语权。吴吞认为,东方甄选做独立App的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少给抖音分钱。

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争斗,主播和平台的爱恨纠葛,有一个经典案例——辛巴和快手。快手早期给了辛巴很多扶持,后来上市之后快手为了摆脱草根化、家族化,扶持也减弱了很多,还经常封禁直播间。辛巴的很多直播都需要自己买量,有几次买量达不到效果就公开叫骂快手。东方甄选在抖音的权重和辛巴在快手的权重是不能比的,但是辛选都没有说过要做独立App,最多也就上线了微信小程序而已。

吴吞称,主播和平台的关系,相比“相互成就”,用“鱼水相依”这个词来形容更合适,至于谁是鱼,谁是水,是显而易见的。

上面说的都是东方甄选做独立App不利的条件,下面说一点有利的。东方甄选主营农产品,做的是垂直电商,而不是综合电商,独立起来更容易。如果是综合电商的话,竞争对手太多了,并且综合电商需要更大的流量、更粗放的投放,买量成本很高。农产品如果获得用户认可的话复购可能性很大,并且复购频率很高,从抖音转化一波用户就能够实现短期的小而美,但未来想要再在抖音获得便宜流量就比较难了。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大公司财报多超预期,美联储或「最后一加」,道指13连涨后美股能否迎「新牛」?|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