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589次阅读
没有评论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TE智库

亿欧TE智库认为,AI 1.0时代提升了AI在营销过程中的存在感,企业初步形成了数字营销体系,AI 2.0时代,AIGC将站在数智营销舞台的中央。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01 AIGC+营销主要应用方向:内容生产、创新运营、客服、销售和洞察决策

AI 1.0时代,数字营销产品实现云的部署方式,完成了前链路数据留存,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问题。供应商积极以效果论价值,提供具备良好客户体验的产品。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但是随着行业的动态发展,企业客户却发现它对业务的实质影响有限,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与此同时,供应商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如产品方面,留存数据兼容性有待提升,但做调整的成本又较高;原有系统不好用,存在过度依赖业务专家经验的问题;收益方面,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锁定客户的长期预算……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而在AI 2.0时代,以上问题都将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决。根据调研,亿欧TE智库认为AIGC+营销的主要应用方向与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内容生产、创新运营、客服、销售和洞察决策。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通过扫描市面上做AIGC+营销的服务商,亿欧TE智库发现,约60%的服务商都聚焦在内容生产层面,25%的服务商聚焦在创新运营层面,在客服销售和策略与洞察层面的服务商相对较少。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从结果看,在内容生产领域最常见的服务提供商是应用开发商。这是因为自ChatGPT问世以来,人们看到很多在营销场景里相对成熟的写作和图像生成产品,如生成文案厂商Jasper或生成图片的midjourney等。不少营销内容和设计的SaaS公司、初创公司和跨界公司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创新运营领域,AIGC主要体现了在虚拟人和直播场景中的技术创新。以虚拟人为例,大模型和AIGC让虚拟人的生产过程变得简单,虚拟人变得更智能化,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从而重塑了创新运营产品的能力。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客户服务方面,AIGC可以优化底层知识库、中间的话术推荐,并辅助专业的智能客服。借助大模型的支持,机器客服能更好地为内部运营提供服务,更好地挖掘商机和线索,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并提升产品能力,实现跨界进入更多专业场景的目标。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销售领域,AIGC可以完成从基础的线索跟进和记录生成,到中间的话术辅导和线索分析,再到最终输出销售策略。因为销售直接面向客户,直接服务于业务,所以它所提供的价值主要是策略和业务辅助,而这也对数据质量和技术基础有较高的要求。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最后是策略洞察,过去相关系统依赖的还是企业的业务专家和经验,而现在有机会让大模型和AIGC来完成这部分工作。从最普通的数据洞察到运营策略,再到最终的营销战略支持,现在有机会拉通从数据准备到业务动作间的鸿沟,原来由业务专家来做的分析决策和拍板,现在可以通过大模型进行营销策略洞察。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亿欧TE智库认为AIGC+营销服务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基础的大型模型将提供底层能力——内容创作。其他方面如数据和工具将构成基础架构,专用的营销大模型将充当中枢角色,帮助客户融入现有的业务系统和数据体系,并最终服务于各种AIGC与营销的应用。‍‍‍‍

02 AIGC在营销行业落地的机会和挑战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AIGC在营销行业的落地、机会和挑战

对于AIGC在营销行业落地的机会和挑战,TE智库联系了以下几位嘉宾,看看他们有什么观点:

  • 孙方超 明略科技高级副总裁&秒针社媒产品负责人
  • 许先才 云积天赫创始人&CEO、“策略资产”首倡者
  • 王文祥 品牌消费者研究院院长、即构科技产业互联网业务总裁

Q1:数字营销时代给 AIGC 的应用打下了什么基础?

陈宗珩:过去几年,营销科技或者说数字营销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大家觉得这对 AIGC+营销打下了哪些基础?

孙方超:一个结果是内容生成的需求大大扩大。现在无论是在电商渠道、私域渠道,如抖快手等短视频渠道、小红书等平台,与营销有关的内容量都比以前增加了几个数量级。由于大型模型在某些方面的效果比以前的模型好得多,这会进一步激发商家对内容的需求。因此,需求的增加与技术的提升逐渐相匹配。

王文祥:说到内容需求的增加,其实不光是现在有不同调性的平台,还有单个平台的内容需求也在增加。像美团就正在全面采用内容化营销方式,这比过去的货架方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率。这也导致现在供给对需求还远远不足。另一方面,如何实现个性化内容供给也相当困难。对于内容规模和个性化内容的供给,需求都非常高,都是AIGC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

许先才:从技术角度看数字营销的奠基,首先是数据的标准化,CRM、CDP等产品在品牌外部形成了非常好的结构化数据积累。另一方面,作为服务提供方,云积天赫也关注服务中的流程。我们确立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Q2:在座的公司在AIGC营销场景有哪些发力点?

陈宗珩:刚才我简单复盘了5类AIGC+营销的方向,请三位老师结合自己业务,展开讲讲我们如何在AIGC+营销场景发力?

孙方超:在内容生产和洞察方面,我们发现AI在数据整理、加工和分析方面已经展现出巨大的能量。以前我们分析师需要花费10个小时来完成的基础数据整理工作,现在可能只需要2-3个小时。

王文祥:过去,数字人只能简单地模拟人类并进行一些对话。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数字人场景,AIGC可以覆盖对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回到画面本身,无论是生成静态图像、视频,还是创建数字人,当前技术提高的效率,远超传统方法。这一波技术潮流降低了两个成本,首先是实际生产成本,其次是机会成本,现在更多人愿意参与和尝试这项技术。在互动和营销中,声音实际上最能打动人心。如何用AIGC的方式生成能够像人类一样带有情感和情绪的语音,在营销中非常重要。我们很关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

许先才:现在AIGC服务更多从品牌侧出发,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内容。在生成内容时,涉及到许多推荐策略的选择展现给品牌方,特别是针对个体化需求的内容。这就不仅仅是内容生成,还包括品牌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策略考虑。因为策略生成和内容生成可以结合起来,真正呈现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而不仅仅是快速地生成大量内容,然后在客户那里测试哪种更适合。这是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Q3:如何将 AIGC+营销的能力,无缝街接到企业原有数字化系统中赋能业务?

陈宗珩:现在我们如何将AIGC包装成产品交付给客户?

孙方超:目前我们没有给自己设定要特别聚焦的产品或方向,主要还在与客户一起探索。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企业和代理商在落地上的心态有所不同,代理商比企业更焦虑。我们通过与企业、与愿意尝试的部门来共同确定具体的工作场景,并进行大模型改造和优化。这种方式已经进行了几个月,大部分场景的结果都非常好。因此,我们会继续积累案例和场景,再复制给更多的企业。

王文祥:做企业服务的关键是交付。如何做好交付,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将业务赋能与企业系统无缝衔接。现在有很多我们希望实现的互动式体验,场景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工程化方面却非常复杂。对此,我们主要靠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并在工程化方面确保每个客户的交付效果保持一致。这也是即构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

许先才:我认为无缝衔接至少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与现有系统的对接,即如何将AIGC能力与数字化系统进行整合;另一个是如何与组织架构进行衔接,作为服务提供方,我们需要考虑企业客户的体验问题。我们产品本身遵循的原则就是,在不破坏现有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衔接。我们的策略中台基于企业已有的数据作为数据源生成策略,再将其返回到企业原始系统中。在组织架构衔接方面,企业管理层更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而一线员工可能存在对新技术的抵触。我们将自己产品集成到服务商工具内,给甲方提供降本增效的价值。

Q4:AIGC对于营销的服务逻辑和产业生态会带来什么改变?

陈宗珩:在上一个数字营销时代,随着数字化和其他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一批新的MarTech公司等。在大模型或者说AIGC时代,大家认为可能会对营销服务逻辑或产业生态带来怎样的变化?

许先才:相比其他领域,营销行业在数字化方面走在前列。因此,在营销服务逻辑上,我认为不会出现颠覆性改变。我们面临的元问题是一样的,如何更好、更高效地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营销问题,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AIGC就是这样的技术,不过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但整个行业肯定存在一个洗牌的机会或窗口期。过去的参与者如果没有积极应对这种新技术,为品牌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可能消失。而新进入的玩家可能借助新能力获得成功。

王文祥:我有两个判断, AIGC会加速一些事情的发生。第一件事,是会加速私域运营的趋势。因为私域运营的价值是行业共识,但苦于运营的成本,过去只有部分厂商跑出来。第二,我觉得优质内容的供给也会加速发展,会有更多参与者加入内容生态系统。借助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工具,解放创造者在重复性工作上的精力,并投入到创意和行业需求的洞察上。

孙方超:我们无法预测AIGC短期内立即对世界或某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它代表的意义恰恰是改变人类社会的最大动力。现在AIGC展示出对初入职场且相对低级别人力产生明显的替代作用。在许多场景中,AIGC结合企业现有业务,不同程度提高业务效率的现实已经发生。因此,我认为现在能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投身其中,无论是企业、代理商、第三方技术公司、平台,甚至是政府监管机构,只有投身其中,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应对下一步的挑战,并把握下一步的趋势变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