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 2023 年 8 月 2 日盘后,高通公布截至 6 月 25 日的第三财季(即 2023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从财报基本面来看,受累于智能终端市场疲软,高通第三财季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为 84.51 亿美元,同比下跌 23%;净利润 18.03 亿美元,同比下滑 52%。
具体到业务层面,占收入大头的手机、IoT 等业务表现不佳,仅有汽车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依然止不住其它业务的颓势。
受业绩报告影响,高通盘前跌近 9%,报 118.19 美元。
汽车业务成增长亮点
高通主营业务由以芯片产品为主的半导体业务(QCT),以及负责知识产权授权的技术许可业务(QTL)两大板块构成。
其中,高通出售智能手机、汽车和其他智能设备芯片的业务 QCT 营收 71.7 亿美元,同比下降24%。
具体来看,智能手机终端板块营收 52.55 亿美元,同比下滑 25%;IoT 板块营收 14.85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汽车板块(销售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和软件)营收 4.34 亿美元,同比上升 13%。
可以看到,仅有汽车版块业务虽有两位数增长,但当前占比仅有 5% 左右,依然难抵占比超 50% 的手机业务的颓势,撑不起业务增长。
对于其它业务的低迷状态,高通解释称,中国市场需求未回到预期水平,今年全球手机出货将至少较去年有高个位数百分比下降。
基于当下的市场情况,高通今年来开始缩减成本,今年 5 月,高通便宣布将在全球裁员 5%,主要集中于移动部门。
高通首席财务官 Akash Palkhiwala 表示,在看到基本面持续改善迹象前,公司缩减成本的态势不会立即改变。他还称,预计削减成本的措施将持续到公司的下一个财年。
汽车业务进入扩张时
一直以来,手机都是高通的核心业务,但随着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市场空间趋于饱和,高通近年来正从手机向汽车、元宇宙和物联网的多元化长期战略转型。
高通公司曾在其投资日上表示,未来十年内,围绕芯片和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7000 亿美元,其中汽车市场占据 1000 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车联网芯片相关的 160 亿美元、智能座舱的 250 亿美元以及智能驾驶的 590 亿美元这三个领域。每辆汽车在以上三个领域所需的芯片和软件费用从基础的 200 美元起步,高端可达 3000 美元。
当下,智能汽车业务正处上升期,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意味着整个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改变。
据了解,高通在全球的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超过 300 亿美元。从财务业绩报告的业务表现也不难看出,汽车已经成为继手机业务之后高通的另一增长曲线。
从高通打造通用汽车安吉星 CDMA 1x 车载网联解决方案开始算起,其进入汽车产业已有二十余年,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的产品和技术布局。
在 2013-2014 年左右,高通开始提供信息娱乐产品,并和奥迪成为合作伙伴。在此后的七八年中,高通不断深入汽车领域,拓展从车载网联到 ADAS 的产品路线图。
2014 年,高通面向智能座舱推出其第一代芯片产品——602A,搭载计算、存储、显示单元,能够同步支持 4 个摄像头和 3 块屏幕。
8 年过去,高通座舱芯片已迭代至第四代,为高通 SA8295P,其前三代主打产品分别为高通 SA8540、高通 SA8650 以及高通 SA8155P。
其中,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的主打芯片 SA8155P 曾风光一时,无论是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曾将其作出智能座舱的宣传卖点,包括理想、蔚来、宝马、吉利、福特等车企都在部分车型上搭载了高通 8155 芯片。
对于全新的第四代平台高通 SA8295P,高通做了进一步升级,采用 5nm 工艺制程,具备30TOPS 的 AI 算力,相较于骁龙 8155(7纳米),GPU 整体性能提升了 2 倍,3D 渲染性能提升了 3 倍。
同时,骁龙 8295 还新增了一些功能,如集成电子后视镜、计算机视觉(后置、环视)、乘客监测以及信息安全等,一颗芯片可支持连接 11 块屏幕。
不只是智能座舱领域,高通还在不断往智能驾驶方向渗透。2021 年 10 月,高通联合纽约投资机构 SSW Partners,以 45 亿美元的最终价格收购了汽车技术公司维宁尔,获得后者软件部门 Arriver 的 100% 控制权。
收购完成后,高通将 Arriver 的计算机视觉、驾驶策略和驾驶辅助资产与 Snapdragon Ride 平台进行整合。Snapdragon Ride 平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一个可扩展的产品组合,包括 SoC、加速器、视觉系统和自动驾驶软件栈,提供完整的软件系统、中间件、工具链、开发环境和各种算子库。
今年 5 月,高通还公布了其面向自动驾驶的骁龙 Ride 系列芯片,包含自动驾驶芯片 Ride SoC、舱驾一体芯片 Ride FlexSoC,算力水平最高可延伸至 2000TOPS。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此前也曾发布舱驾一体的 DriveThor 芯片,算力高达 2000TOPS,能够可以集成智能汽车所需的AI功能计算需求(主要是图像处理),包括高级自动驾驶、车载操作系统、智能座舱(仪表和娱乐系统)、自主泊车等,计划于 2024 年开始量产。
可以看到,高通不仅在智能座舱领域沿袭其智能手机芯片的优势,还在更加深入地在智能驾驶领域突围,这意味着高通与英伟达将正面相对。
与此同时,高通也在不断扩宽其“朋友圈”。在 2023 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高通公开了合作关系图谱,涵盖了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软硬件厂商等,可以看到,其在智能驾驶上已与纵目科技、百度、毫末智行、Momenta 等国内厂商达成了合作。峰会期间,远峰科技和纵目科技均展出了基于高通 8155P 芯片的智能驾驶与泊车方案。
当下,手机战场的战局基本已经落定,而汽车战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块新鲜出炉的“大蛋糕”,高通也好,其它芯片厂商也罢,无不想在这其中切走一块。
手机之后,高通在汽车战场上,还得再战一次。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肖漫,编辑|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