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48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城市美學新態度

結合新生代藝術家培植及前衛實驗的「 潛艇Submarine 」空間,1F Submarine Deck 以體現當代藝術展覽的「白盒子展覽空間」為主軸,經由豐富的策展活化藝術聚落。繼開幕展覽《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之後,全新展覽《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邀請觀者探尋不易觀測的幽微,並釋放潛在的壓力與疲憊。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指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經由皮膚、呼吸道和排泄系統等途徑所失去的水分,此類流失通常不會被感知。而在過去,人們認為死亡後的體重減輕與無感減輕有關,但這兩者之間的減重效應,其實並無可比性。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藝術家 catman 從一段日常嬉戲中延展了毀壞與死亡;蔡尚孚透過幽默的方式回應日常中的觀看關係;梁晏齊拼組不同羽翼進而創造共生共存的有機體;林政佑搬移了日常工具與生活指引的錯置;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關注資訊封包的重量消逝;Noor Abed 以民間故事拼貼召喚離散的記憶。生命的蒸發與紀念、日常的剪影與安慰和現實的禮讚與解放,6組國內外藝術家齊聚一堂,獻上截然不同的生命告白。

catman《捉迷藏Hide & Seek》

畢業於建築系的catman,創作題材多取自日常生活,藉由漫畫及插畫,嘗試將生活中各種不重要卻也忘不了的想法與情緒,和城市中的場景及事件連結。他獨立出版過的作品有《霓虹籠》系列、《APPLE OF MY EYE》、《#ilikeyou000》等,漫畫亦曾刊載於《CCC》文學之秋專題、慢工出版《白色的明天》合輯、《波音漫畫誌》、《待轉區》等。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捉迷藏Hide & Seek》,藉由捉迷藏的遊戲,來敘述時間與事物無可避免的消逝。企圖藉由劇中人物口中唸著的數字,將遊戲性的時間感擴展至生命的時間尺度,甚至是城市變遷的時間尺度。

本作嘗試用遊戲性且平靜的步調來敘述死亡及時間的重量,作品中出現的照片影像,皆為作者於日常生活中無目的性的拍攝記錄,藉由寫實的照片穿插於漫畫之間,讓讀者更能將作品內容與自身實際生活經驗做連結,加強整個作品的寓言性質。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梁晏齊《Sym-》

梁晏齊的創作軸心立於探討「時間」的概念與意義,機緣下,標本成為嘗試理解「時間」的媒介。生命從不可逆,而標本卻接續了終止的狀態,讓瞬息不再即逝。而將標本工藝轉換為當代藝術的媒材,讓標本不只呈現自然的樣貌,更因注入理念、藝術層次及思考,延伸出更多面向的共鳴和啟發。

《Sym-》由十對八種不同鳥類的羽翼為素材,去融合成一個共生共存的有機體,每一對翅膀皆是獨特的存在,各自承載迥異的源流記憶;無法被複製的花色及紋理,以不盡相同的姿態安附在核心體上,在看似無意識的、失序的混亂中,成就出和諧的光景。

而不同鳥類的羽翼,也承載本土的、外來的、野生的、被豢養的意象,揭示再多歧異也掩不過心裡含著殊途同歸的嚮往——一處棲息之所。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林政佑《Google Map Bike》

林政佑的創作關注著當代人在觀看影像時,身體與影像媒體之間來回拉扯的關係;作品運用與觀者互動的裝置,以及拼貼各類影像作品(包含電影、電腦軟體、手機app等介面),藉以探索觀者在作品中,媒體身體與真實身體交互影響的關係,加以延伸成另一種感知經驗。

Google Map作為最普遍被使用的地圖app,使用者們全然信任著Google小姐聲音的引導,然而當正走在某條只能向左行駛的道路上,Google小姐卻告訴你在這裡需要右轉,隨著滿是疑惑的右彎身體,媒體與身體的裂縫就突然被顯露出來。

作品將腳踏車加裝輔助輪,並讓觀眾只能以傾斜的身體騎乘腳踏車,且由於傾斜的腳踏車使觀者幾乎只能往左方向旋轉騎乘,而無法往另一個方向行駛,騎乘過程中,也不斷地播放著Google小姐的語音,要求著駕駛向右轉。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蔡尚孚《監視嚏  Surveillansneeze》

蔡尚孚的創作歷程從行為表演橫跨到互動裝置,樂衷探究日常重組的實驗,癖好觀察各形式的人類互動,作品多以現成物改裝的動力裝置呈現,探索符號疊合的意義擴散,企圖生產更為畸趣的荒謬現象。

《監視嚏  Surveillansneeze》對於機械物件投入擬人的想像,或許直白地幼稚卻十分有效。當普遍價值中,認定或判斷功能正常與否,機器與漏洞(Bug)某程度可以對應人類與疾病的關係。

然而,在中文的日常語言使用中卻不是如此直觀的對象抽換,比如通常會用「哇!腦子當機了」之類的說詞形容思緒紊亂,而鮮少會人有說「那台主機感冒了!」去指涉運轉過熱。於是蔡尚孚將上述這種形容不對等的情境移轉回物質現實,將噴嚏的動態嫁接在機械上,突兀且使機械原本的功能被干擾,營造出某種還算輕巧的觀看關係。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浮點數 Float》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擅長以裝置、網路數據、生成藝術來進行創作,關注於科技與社會間的網絡關係,嘗試透過數據轉化、藝術行動等方式來顯現環境背後的隱資訊。

《浮點數 Float》試圖探究在數位技術中經過層層轉換被蒸散掉的重量究竟為何?作品蒐集關於「I lost…(我失去⋯⋯)」的訊息,關注每一個物質性的消逝。

每一次單位裝置的運行,即代表著一條資訊訊息的產製、傳遞與消散。在數位化過程中遺失重量後,僅存的微小重量藉由裝置將其蒸散於場域之中,試圖找回人們對於「失去」的身體感受。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Noor Abed《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

Noor Abed的作品融合了表演、媒體和電影,透過影像製作的過程,她的作品創造出社會裡既被排練又被演繹的情境。Abed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並放映,同時她也是2022至2024年阿姆斯特丹Rijksakademie的駐留藝術家。

《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透過編排巴勒斯坦歷史悠久的民間故事場景,旨在創造一種新的美學形式,以喚醒來自民間傳說的潛在故事,這些故事主要圍繞著水井及其與社區儀式的關係,如消失、哀悼和死亡的觀念。

該作品探討了「民間傳說」作為知識來源的批判立場,以及它與巴勒斯坦可能的替代社會和表現模式的聯繫。把民間傳說視為源自特定地點和土地,那它如何能成為人們共同的解放工具,以此推翻主流論述的特性,重新擁有他們的歷史和土地,並依照他們的理解重塑現實呢?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編輯|Melody TU
資料.圖片提供|潛艇Submarine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展期|7/28(五)— 9/24(日)
時間|週二-四 5PM-2AM,週五-日 1PM-2AM(週一公休)
地點|潛艇Submarine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1段105巷22號1樓)

這篇文章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6組國內外藝術家 探索生命的蒸發與紀念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