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370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过去对世界科幻文化翻译与介绍的情况怎么样?回顾历史,中国过去对外国科幻文化的接触往往是在各类世界科幻大会上发生的。比如一位中国科幻从业者/留学生/访学学者刚好在外国参加科幻大会,或是大会偶尔在中国举办有机会参加,他们便将所思所见所感记录成游记,或者以记者身份采访参会作家,请他们介绍自己国家的科幻情况,这便是我们最早对外国科幻文化的切身体验,这种形式直到现在依然十分流行。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界的外国科幻文化亲历者

在意大利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所定义的友谊(Friendship)里,人类之间真正的友谊首先建立在对他人“无私的爱”(Unselfish love)的基础之上,而无私的爱则是一种“持续且有效地行善于他人的愿望”,但这还不够,两人之间还必须有一些“共同点”来建立友谊,施发善意,逐渐互相发现彼此的优点,关系也进一步加深。

许多科幻从业者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往往一见如故,发展出了深情厚谊。事实上对科幻的热爱正是他们的共同点,这股动力推动者他们向前,进而促成首次见面。见面后所产生的“善意”让他们感受到了这股“无私的爱”,从而进一步互相发现对方的特点,留下印象,国家之间的界限也因此被模糊,“文字无国界”的说法也便出现了。无论是中国科幻作家到国外还是外国科幻作家到中国,这种关系都依然是成立的。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有了一批与外国科幻界建立联系同时还撰文介绍给国内读者的先行者,他们在国内/到国外做了许多国际科幻交流工作,这些介绍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地区,英美科幻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所涉及的代表人物不断在国内翻译和传播。由于当时缺失记录的原因,可能只能提及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可能并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求将已知信息串成一条线。

1979年10月,英国科幻作家布莱恩·W. 奥尔迪斯(Brian W. Aldiss)随“英国知名人士代表团”访华,期间与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见面并邀请其加入了国际科幻专业协会(World SF,国内过去的叫法是世界科幻协会年会,该组织成立于1976年,以非英语国家为主)。在奥尔迪斯的介绍下,外语学者王蓬振开始与贝蒂进行邮件联络,中国科幻界开始有了一条对外交流的渠道。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1991年,郭建中、布莱恩·奥尔迪斯和叶永烈在成都举办的国际科幻专业协会年会上)

1981年,伊丽莎白·安妮·赫尔(又名贝蒂)首次造访中国,与许多此前有过邮件联系但未曾谋面的中国科幻从业者见面,也与一些新朋友建立交流,包括王蓬振、吴定柏等人。她的丈夫是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不少中国科幻从业者最早便是通过这对夫妻了解到外国科幻资讯同时进行交流的,后来也有许多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她接触,被她所影响。

2021年贝蒂逝世后,中国科幻各机构专门为她在线上举办了一次“贝蒂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提及“贝蒂教授是中国科幻界的好朋友,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为促进中美科幻界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详细记录参见“南科大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8月19日发表的《贝蒂追思会发言精选》。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和贝蒂)

除波尔外,贝蒂还有一位热心于中国科幻交流的好友——美国“头号科幻迷”及收藏家弗雷斯特·阿克曼(Forrest J. Ackerman),阿克曼早期为世界各国科幻从业者参加美国的科幻聚会活动提供了许多支持,对中国的科幻朋友们也不例外。

陈珏曾在《智慧树》1981年01期(双月刊)发表了《博大的收藏家,可贵的热心人:阿克曼和他的”科幻博物馆“》一文,介绍了他对阿克曼的印象:“福雷斯特·阿克曼不仅是一个兼收并蓄的科幻藏书家、鉴赏家,而且更是一个关心科幻事业发展的活动家和热心人……为了科幻事业,他从来不吝惜金钱和时间,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和支援了许许多多科幻作家和爱好者,因而受到了世界科幻界的普遍尊敬。”陈珏同年同月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学院科幻研究会,邀请各类科幻从业者介绍国外的科幻小说。翻译家及学者吴定柏的《World SF 组织简介》于1982年3月发表在《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第2集)》,介绍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各种科幻组织。

另一位特别支持中国科幻发展,为中国科幻发声的人是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叶永烈在《新观察》1982年1月刊发表《韩素音谈科学幻想小说》一文,详细介绍了他与素未谋面的韩素音在1981年12月2日一见如故的事情。后来韩素音借助回访老家的名义又在1983年2月15日去往成都,与杨潇、童恩正、刘兴诗、王晓达等成都科幻作者进行对谈,详见王晓达在《科学时代》1983年8月刊发表的《韩素音会见成都科幻作者》一文。(感谢三丰老师的考古)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在陈珏之后,外语学者王蓬振也在一年后与阿克曼结缘。他在《科学纵横》1984年第1期的《桑塔玛里亚科幻聚会》(感谢王永华先生提供的资料原件)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八点,我在洛杉机寓所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经他自我介绍,才知道是我闻名已久的科幻作家弗里斯特·阿克曼(Forrest J. Ackerman)先生。他唯恐我英文不好,听不清楚,一字一句慢慢地告诉我,他是通过伊丽莎白·赫尔搏士知道我的。他说十六、十七两日在桑塔马里亚城有一次科幻作家聚会,如果我愿意,欢迎我参加,往返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我是科幻小说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对于如此热情的邀请,当然十分高兴。”王蓬振与阿克曼的联系并未就此停止,他又在《科幻世界》1993年5月刊发表了《阿克曼和他的博物馆》;1997年4月在《科幻大王》发表了《我和美国作家波尔》,这几篇文章依然在介绍他对美国科幻作家们的印象。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就在王蓬振发表《桑塔玛里亚的科幻聚会》的同月,叶永烈也在《科学时代》发表《日本科幻夜谈》一文,介绍了其于1983年9月30日在上海同日本科幻作家堀晃畅聊日本科幻文学状况一事,特别提到了日本科幻翻译家深见弹先生担任日本“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会长一事。文章还提到了日本科幻大会的情况,应当是相当古早的一篇介绍外国/非英语国家科幻大会的文章,既有个人体验又有历史夹杂其间:“堀晃先生很谦逊,不愿多谈自己。他把话题转向日本科幻界。在灯下,他娓娓谈起了日本科幻作家们的近况,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他说,几天前,日本科幻小说大会刚刚结束,出席者除科幻作家外还有广大科幻爱好者,多达四千余人。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后来吴定柏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有机会与部分作家学者近距离交流。他在《科学文艺》1988年第2期、第3期及第6期上分别发表了《在<轨迹>主编家里作客》、《一切都向着科幻:访美国科幻作家波尔》和《和冈恩教授在一起》两篇文章,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美国另外两位重要的国际科幻联络者,《轨迹》杂志时任主编查尔斯·布朗(Charles N. Brown)和美国科幻学者詹姆斯·冈恩(James E. Gunn),这两位活动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与许多世界各国的科幻作家(不止中国)保持联络。吴定柏还撰写了许多英文文章向国外介绍中国的科幻文学及文化的情况与变化。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界的外国科幻文化亲历者

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从业者开始在专业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环球信箱”栏目及部分科幻粉丝杂志及内刊上撰文介绍自己与外国科幻作家见面后的感受,许多人一直到21世纪初依然身处国际科幻前沿。

1989年5月,杨潇前往圣力马诺共和国参加国际科幻专业协会年会并争夺主办权,开始与非英语地区及国家进行接触,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对外交流的序幕。杨潇便是在这次会议上结识了贝蒂及其丈夫弗雷德里克·波尔,进而产生了多次见面的缘分,参见《科幻世界》1995年11月刊杨潇的《贝蒂,你好》。

科幻学者吴岩在《科幻世界》1994年6月“环球邮箱”栏目刊登的《米兰尼的科幻聚会》便是其在美国讲学期间参加第“负七届”米兰尼科幻聚会时的见闻:“美国的科幻会议通常集讲演、拍卖、电影展览、服装表演、舞会、科幻画廊等于一体,内容丰富多彩。漫步会场,你会置身于科幻气氛之中,许多人穿着远古、中古或未来时代的服装,有些人画成一副外星魔鬼的嘴脸在会场上昂首阔步,实在让你觉得有趣。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日本科幻学者岩上治十分热衷于中日科幻交流,为到访的中国科幻从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995年11月,《科幻世界》刊登了时任编辑莫树青《东瀛科幻热——赴日参加“日本国34届科幻大会”侧记》和科幻作家谭力《科幻使人类年轻》的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科幻世界杂志社应日本“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邀请派出以“编辑部文编莫树清(莫愁)、美编邹萍(蓝叶)和科幻作家谭力组成”的代表团于8月17日至26日参加在日本静岗县浜松市举办的第34届日本科幻大会的事宜:“岩上治先生是成立于1980年的日本“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会长。曾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认识许多中国科幻作家和科幻迷朋友,并对中国唯一的一家刊登科幻小说的杂志《科幻世界》给予了长期的有力的支持。我们参加这次大会,自始至终由他安排、陪同。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科幻作家北星最早通过邮件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1996年1月和1997年2月分别在科幻粉丝杂志《星云》上发文介绍雨果奖和星云奖,1997年5月在《科幻世界》发表《芬兰科幻一瞥》,简要地介绍了芬兰的科幻杂志、组织、大会活动、奖项等内容。他在文中提及,自己当时依靠邮箱里收到的一篇有关芬兰科幻的英文综述文章才得以一窥全貌撰写此文,这些文章的介绍也并非是他对该国科幻文化最直接的个人感受,而是转自他手。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科幻作家韩松在《科幻世界》1996年10月刊发表的《美国的科幻书籍和书店》也是自己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到美国科幻书店的切身体验,描述了美国读者读书的样貌、长篇科幻小说排布情况、科幻杂志发行情况、图书分类方法、图书价格等等内容。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科幻作家姜云生在《星云》1998年11月刊发表《美国的科幻笔会》一文,依然是介绍自己以访问学者身份参加美国堪萨斯大学科幻笔会(Writer Workshop)的见闻,特别提及詹姆斯·冈恩教授对中国科幻作家的照顾:“六月二十九日我到达堪萨斯城后,冈恩教授亲自开车来接。他说笔会已于当天开始,让我第二天就以‘观察员’(即列席代表)资格参加……‘观察员’除免交四百美元会务费外,还可以略微放松一点,不必像正式成员那样终日正襟危坐,每事被问……笔会主事冈恩教授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他虽声名显赫,却一点也没有名家的架子。

21世纪初中国科幻从业者对外国科幻文化的个人体验

21世纪初,在2007年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和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的加持下,许多非英语地区的科幻作家也开始来到中国,与中国科幻从业者近距离交流,比如意大利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英国科幻作家尼尔·盖曼等等,他们也大多被媒体称为“中国科幻界的好朋友”。

在这一时期,北星开始频繁参加美国的各种科幻聚会活动,身处资讯前沿,开始做更多与外国科幻有关的见闻介绍。他在《世界科幻博览》2006年5月刊的《跟南希·克瑞斯学科幻》介绍了美国科幻写作培训班的情况、《科幻世界》2007年1月的《在美国参加科幻迷年会》和吴岩主编的内部资料《中国科幻研究》第2期(2011)所刊登的《北美科幻见闻》均从自我视角出发介绍了美国科幻迷的聚会活动。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日本科幻学者立原透耶也为中日科幻交流出了很多力。科幻作家梁清散在​《新幻界》2010年8月刊发表《日本之行:第49届东京科幻大会回顾》一文,介绍他与科幻作家夏笳、科幻迷邓韵(淡色水墨)一起参加第49届日本科幻大会的见闻,还参观了以早川书和东京创元社为代表的日本科幻出版社,与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主要成员聚会。

文章提及立原透耶在他们参加第49届日本科幻大会时所提供的各种帮助:“立原老师特意为我们请来的德久圭先生,为我们做全程翻译,其汉语之好令人惊叹……一大早,立原老师接我和茄子来到会场,办理了各种手续之后,便因为出版社有急事匆匆走了……依旧是立原老师早早的来接我们,依旧是一路小跑的赶往地铁站,依旧是忙碌的办理着入场手续……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这些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却仍旧换来了种种惊讶的眼神……他们羡慕的不仅仅是在中国可以号召出二三百人每周都来参加科幻活动,更羡慕的是大家对科幻的爱和热情。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科幻学者李广益在《科幻世界》2011年4月刊发表《科幻属于世界—2011年伊顿科幻大会手记》一文,介绍自己代表中国参加美国科幻学术会议的见闻:“本届伊顿大会体现出了自我反省、放眼全球、倡导交流的精神。在我看来,科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类,天然具有世界文学属性……世界科幻界、文学界和更为广阔的思想界推动世界文学的不懈努力,正是科幻化身世界文学殿堂乾坤一柱的契机。而这,也是中国科幻和华文科幻的契机。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科幻作家王侃瑜最早是通过一次科幻选修课的契机接触到北欧科幻圈。2011年秋季,复旦大学开设了一门英语系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科幻、奇幻与认知叙事学”,由一位芬兰学者教授。王侃瑜此时刚进入大四,她在旁听的过程当中认识了这位学者。2012年1月11日,她在这位学者的帮助下得以与芬兰科幻学者(Scholar)及大会活动家(Con-runner)伊尔玛·希尔斯耶尔夫(Irma Hirsjärv)在上海见面,了解到了芬兰科幻大会(Finncon)和粉丝社群(fandom)两个概念,由此便开始找机会想出国看看,在2013年7月和2014年8月分别参与了两次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暑期学校项目,开始游历欧洲科幻圈。

2013年,她分别游历了芬兰、瑞典、挪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丹麦。恰逢未来事务管理局尝试2014年在北京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于是她在英国伦敦参加了自己的首次世界科幻大会,又在都柏林参加了那年的欧洲科幻大会。她回忆那时有很多欧洲科幻迷“希望和中国科幻迷交朋友”。后来,王侃瑜将这些见闻汇总成10篇文章,2014年12月26日至2016年1月26日期间发布在科幻星云网上,专门撰写她游历过的国家及认识的科幻迷,即“砍鱼漫游地球科幻圈”系列文章,她后来也做了许多中国科幻的出海推介工作。

在这一时期,吴岩也在线上平台发布了不少自己对外国科幻文化切身体验的文章。2011年12月1日,吴岩在果壳网发表《科幻迷出国旅游指南》一文,介绍其所遇到的科幻书店和景点。2012年8月和2013年8月至9月又分别更新了“2012美国之行”和“日本科幻之旅”图片报道,均为短条的资讯报道,附有很多照片,分别是前往参加该年世界科幻大会和日本科幻大会的记录。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2013年8月,吴岩与日本科幻作家及研究者的合影)

2013年2月10日至2015年1月17日期间,中国科幻翻译家丁丁虫开始在豆瓣阅读平台更新“日本科幻人物谱”系列介绍文章,旨在向中国科幻读者介绍日本科幻文化,在撰写了矢野徹、小松左京、筒井康隆、星新一四位日本科幻作家的生平介绍后,便因种种原因暂时停笔了。“知道阿西莫夫的人很多,知道小松左京的人却不多;知道美国星云奖的人很多,知道日本星云奖的人却不多;知道世界科幻大会的人很多,知道日本科幻大会的人却不多。可是世界科幻大会曾于2007年在日本横滨召开,这也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在亚洲召开;2013年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50周年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科幻相关人士群聚广岛庆祝……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2014年9月19日至2015年3月20日,吴岩在科幻星云网又发布了四篇“温哥华故事”系列文章,介绍了自己在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三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应用国际会议时对各类科幻产业的反思与杂感。参加完这场活动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法国,参加该年的法国科幻大会,做“中国科幻在法国”为主题的演讲,可惜演讲稿现已散佚。

2016年,科幻学者范轶伦在美国加州留学期间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6篇“科幻学徒笔记”系列文章,介绍了她在美国攻读科幻研究博士学位时的感受与反思。其中2016年5月刊发表的《现实和幻想的复调——拉美科幻初探》尤其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幻发展情况。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2019年12月17日,科幻译者田田在微信公众号“猫骑士的房间”发表《人生初の日本SF大会》一文,详细介绍了自己参加第58届日本科幻大会的见闻及感受,提到自己认识了很多日本科幻作家和从业者。立原透耶和藤井太洋曾在2016年9月参加了“华为杯”超短篇科幻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她带着两位日本科幻作家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没想到有机会在大会上再次碰面。

田田很早便与日本评论家桥本辉幸熟识:“大会上认识的友人桥本辉幸多年来坚持在业余时间评论世界各国科幻作品,并在社交网络上与各国科幻爱好者积极互动,今年是她第四次参加日本科幻大会……桥本还回忆道,2010年东京举办的日本科幻大会上,她曾与来自中国的夏笳和邓韵一起吃过饭。”没想到梁清散在2010年留下的痕迹就这样再次连接起来了,缘分真是奇妙。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2019年7月28日,田田与日本科幻朋友们聚会)

上述列出的这些从业者都是中国各时期比较活跃的国际科幻文化亲身体验者,还有十余篇由科幻世界杂志社、八光分文化以及未来事务管理局撰写的世界科幻大会亲历文章,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提及。从早期外国科幻作家来中国访问产生的初期接触印象到亲自到外国切身参与,在熟络后再邀请外国科幻作家来中国,从而拥有了更丰富的个人体验。从过去的纸质媒体刊载到现在的互联网连载,信息传递无疑更加便捷,国际上的科幻资讯变得更容易被接收,比如美国的《轨迹》(Locus)杂志和科幻资讯网站File770现在都已成为了中国科幻迷的关注重点。

但读者们如果有心去查找,应该会发现过去中国历史上对外国科幻文化历史的翻译和介绍并不是太多——至少在2020年以前,国内对外国科幻文化历史的介绍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集中。这里并非指小说和电影层面的介绍,而是指缺乏组织、社群和相关杂志等相关幕后推动者/组织的介绍。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知道某个国家有某个作品,但并不知道这部作品是怎样被出版、继而被推介出去的,同时也包括它在其所在国家传播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流变历史。

中国过去引进的诸多外国科幻史所缺失的元素

其实,如果真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科幻情况,一篇简洁概要、全方位的介绍性文字应当是必要的——这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定义了某国科幻史的概念,介绍某国家的科幻情况,不仅应该介绍它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最为显眼的外表部分,也应该介绍它的社群、活动、组织、杂志等不太显眼的内在部分(文化史),这也是编者编辑本专题的目的所在。

首先,从杂志层面看,大部分科幻历史的翻译介绍只是零星在科幻粉丝杂志《星云》、科幻专业杂志《科幻世界》及其内刊《异度空间》和部分上世纪的主流文学评论刊物上刊登。相应地,科幻杂志往往将此类历史文章连同小说一起附带刊登,而主流文学评论刊物主要是为了反映文学与世界的多样性,因此相关的介绍实际只注重小说,并不全面。

翻译家施咸荣先生在《译林》1981年3月刊发表了《漫谈国外科学幻想小说》一文,介绍科学的发展带动了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是“目前西方世界最受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上海翻译家陈渊先生在《智慧树》1981年6月刊发表了《外国科学幻想作品奖简介》一文,介绍了各种外国科幻奖项。专门译介泰国文学情况的顾庆斗先生在《外国文学动态》1987年第4期发表了《泰国科幻小说概况》一文,详细介绍了泰国科幻从1935年起步,到20世纪60年代末整个泰国文坛因大环境导致的低潮,再到后来70年代末的复兴情况。

再比如《星云》1994年6月刊孔斌的《美国科幻图书俱乐部筒介》、1994年11月刊《新加坡的科幻协会》、1995年3月刊《美国科幻爱好者杂志一瞥》、1995年6月刊《美国科幻漫画》、1995年8月刊《青年期的终结:美国科幻读者老化问题》以及1996年1月刊的《从加、澳两国科幻现状看中国科幻之发展》等等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科幻从业者参考外国科幻发展路径的尝试早已出现,主要从发达国家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国内早期批量(而非零星)引进外国科幻历史及情况的尝试。

后来科幻收藏家徐久隆的女儿徐震霞在《异度空间》2003年12月发表的《英国科幻发展史》、赵欣欣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04年12月刊发表的《西方幻想小说简史》、科幻学者李广益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05年3月刊发表的《浪漫之国·奇想流芳——法国科幻小说简史》、科幻学者三丰在科幻粉丝杂志《新幻界》2010年11月刊发表的《漫谈科幻大会》等等。

其次,有不少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汇总译介及科幻史著作出现。就外国学者的编辑成果而言,最为出名的有英国科幻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的《亿万年大狂欢》(1973)、美国科幻学者詹姆斯·冈恩编辑的《科幻之路》(1977,共6卷)系列丛书以及《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1975)、英国科幻学者盖伊·哈雷的《科幻编年史:银河系伟大科幻作品视觉宝典》(2014)等等。

就国内作家的普及作品而言,最广为人知的是杜渐先生的《世界科幻文坛大观》(1991),以及萧星寒《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2011)和郑军的《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2011)等等。也有对科幻电影的汇总性著作被引进,如德国科幻学者克里斯蒂安·黑尔曼的《世界科幻电影史》(1983)。

就部分学者推出/引进过的研究专著而言,梳理科幻文学脉络,但毕竟具有一定学术性,很难直接推广给普罗大众,比如由南开大学出版社的《英美科幻小说简史》(2012),日本学者长山靖生的《日本科幻小说史话:从幕府末期到战后》(2009)。

就部分出版社出版的科幻选集而言,有时也夹杂有一些对科幻历史的介绍,同上述科幻杂志引进的目的相同,如《科幻海洋》(第二辑,1981)中山泉所撰写的《美国科幻小说二十年的变化》、石川乔司的《日本科学幻想小说史初探》在《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第3集)》(1982)里被引进、翻译家郭建中借助出版社引进德国科幻作家H. G. 弗兰齐斯《绝密生物工程》的机会附带发表了《德国的科幻小说传统》(2000)一文、《银河边缘005:次元壁》(2019)中引进了美国科幻作家迈克·雷斯尼克的《美国科幻迷组织简史》、美国学者索尼娅·弗里切的《1949年前的德国科幻小说》(German Science Fiction Before 1949)在《探索与批评(第5辑)》(2021)引进。

2017年8月19日,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的发表平台“不存在日报”与韩国幻想杂志《镜》合作,推出“韩国镜像”专题,引进了14篇韩国科幻小说,同时借此机会邀请韩国科幻评论家高章源撰写了《韩国科幻历史与发展》一文。他同时也是著作《韩国科幻小说如何存续至今:韩国科幻小说百年史》(한국에서과학소설은어떻게살아남았는가?한국과학소설100년사)的作者,此次介绍让更多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韩国的科幻文化。

自2015年以来,国内批量引进外国科幻历史的尝试开始增多。国际中文月刊《OV海外文摘》于2015年2月刊推出了一期“科幻纪”专题,翻译了来自阿拉伯地区、美国、前苏联、俄罗斯以及日本五个国家的科幻文化历史。

让我们把视角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由HeavenDuke负责运营的科幻百科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译介的科幻历史文章,包括爱尔兰、美国等几个国家的科幻文化发展历史介绍,及其后身中文科幻数据库自2021年起对《科幻百科全书》(第三版)中主题词条所进行的译介,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科幻文学及文化发展历史,目前进度还在缓慢推进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旗下的《科普创作》也刊登过一些外国科幻文化情况的介绍文章,依然和上述科幻杂志“借鉴发展经验”的目的相同,比如杨琼在2017年第1期发表了《美国科幻创作交流活动概况》一文,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科幻社群、大会、活动、奖项等等内容,可谓洋洋大观。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在2018年第1期发表《意大利科幻漫谈》一文,介绍了意大利科幻文学类型的发展历史。日本科幻作家藤井太洋在2018年第4期发表《日本科幻大奖与日本科幻》一文,详细介绍了日本科幻奖项与科幻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2020年第1期,杂志特别推出“2019中国科幻大会”专题,发表了4篇对外国科幻作家在大会上的采访,比如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的《世界科幻传播的新态势》,介绍了过去历史上创办国际科幻刊物的一些尝试,将科幻小说划分为英语和非英语两个部分,介绍了国际科幻的新情况;发表了《美国科幻作家工作坊培训经验——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专访》一文,介绍美国科幻界培养科幻作家的经验,同时将中美科幻进行比较,寻求可借鉴之处。

2021年9月,中国科普研究所旗下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创刊《世界科幻动态》,它也引进了不少介绍科幻文学历史和现状的文章,包括伊拉克、芬兰、克罗地亚、挪威、俄罗斯、伊拉克、德国、智利、日本、埃及、韩国等国家,介绍了许多此前闻所未闻的科幻作品和出版社,但核心还是更关注科幻产业的经验介绍,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最后,是《科幻世界》杂志社为迎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专门在2023年开设一整年的“世界科幻巡礼”栏目,邀请英国、美国、拉丁美洲、非洲等几个代表性国家的科幻历史、现状、产业经验、与中国科幻圈的互动情况等内容进行介绍。以及2023年6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科人文系列《科幻创作的未来版图》一书中的第二章“科幻创作的世界版图”收录了英国、美国、俄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阿拉伯的科幻现况介绍文章。

综上所述,过去国内对外国科幻历史性文章的引入情况在20世纪末主要通过杂志和选集附带零星引入、在21世纪初期开始以少部分杂志的专题合集以及线上科幻平台的译介进行。

查漏补缺:编辑世界科幻文化翻译专题

借此缘由,笔者自2022年8月起在各种网站上搜罗各国科幻历史,至2023年8月共收集到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科幻文学史及文化史介绍文(其中6篇为转载),另有20篇为科幻相关概念介绍文章,譬如国内几乎不被大众所问津的推想小说概念介绍文等等,组织了一个30余人的学生翻译小组参与翻译,最后由几位出版、翻译方面的有关学者进行最终的审阅工作,目前进度已完成一半,希望能在世界科幻大会以前出来。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世界科幻文化,进而更好的与外国科幻迷进行交流——中国科幻界的对外交际还需要更多人去努力。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由北鱼帮忙制作的封面封底)

许多国家的科幻历史均为首次引进,是从0~1的转变,这些历史本身也有一个沉淀过程,会更加可靠持久。假如只是为了了解他们最近的动态,想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那就去和他们交流吧,其实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一直都有很多愿意接纳中国科幻迷的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收到了来自20个国家对中国科幻迷的祝福语,这里放出一部分: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中国科幻从业者与外国科幻文化的距离有多远——简析外国科幻文化引进史

韩松老师说过,全世界科幻迷是一家,我们时刻期待能与更多外国科幻迷相遇,期待未来的无限可能。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