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设备仿佛和微软八字不合,从最早的触屏版 Windows7、平板模式 Windows8,折戟沉沙的 Windows Phone 和不温不火的 Surface 系列,最终微软在 Windows 11 上彻底砍掉了触控操作模式。微软这家巨型公司科技的触屏设备总是差点意思,但即使本家选择放弃,Windows 的触控产品却一茬接一茬,春风吹又生。近些年一直有厂商在制作基于 Windows 系统的掌机,有极致工程师思维的 GPD、专注服务于游戏体验的 Ayaneo、更兼顾办公的壹号本,最近的“大厂入局”的 ROG Ally。这些产品都各具特色,但始终突破不了 Windows 触屏设备的局限性,体验上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过最近 Ayaneo 推出的 AyaSpace 2.0 软件产品,似乎让我看到了 Windows 触屏设备变得更加优雅的可能。

从最早的任天堂 Game Boy ,再到大名鼎鼎的 PSP、以及当下最热门的产品 Switch 和 Steam Deck,甚至 Project Q,掌机这一形态的产品始终流淌在游戏行业的血脉中。软硬件高度统一的定制掌机体验上也是比较和一致。但是由于这些产品软件上的封闭性,必然达不到 Windows 平台的兼容程度,而 Windows 掌机和传统掌机特性正好相反,其能够兼容任何可以在 PC 上运行的程序,但由于硬件的不同和软件(Windows)的不受控制,掌机厂对掌机的实际状况缺乏控制力。Windows 设备本身天生的缺点 Windows 掌机全部都有,掌机普遍采用的触屏 Windows 11 的体验则更是个灾难。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个 7 至 8 寸的设备上采用 150% 或者 200% 屏幕缩放显示时,非常容易出现程序窗口大于屏幕的情况,而触屏操作缩小边框在屏幕外窗口是灾难级的体验,很多时候我是直接插鼠标解决。
相比于传统主机,Steam Deck 则有自己的特殊性,Valve 自己开发了 Windows API 转译 Linux 的方法,且效率奇高,使得 Valve 对设备的掌控性更强。虽然 Steam Deck 能够私下安装 Windows 系统,但想在 Steam Deck 上游玩非 SteamOS 的游戏还是切换系统,由于尚且不知微软会不会同意类似的设备预装双系统,可能设备厂商也无法预装 Windows 系统。Windows 掌机厂既没有能力在 Windows 上的控制能力,也很难在硬件上做出差异化竞争(基本都是 AMD 吃下份额)。在软硬件的掌控能力都不够的情况下,掌机的热、续航底、交互糟糕等缺点似乎厂商也很难去解决。在这种难题下,Aya 开发了 AyaSpace 2.0 这一掌机专用软件,通过为 Windows 掌机制作一个和游戏主机 GUI 类似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交互层的糟糕体验。

如上文所说 AyaSpace 2.0 版本其实就像是一个传统主机的系统,GUI 和操作逻辑游戏玩家一看便知。不论是玩家在 Steam、Xbox App 上下载的游戏,都会被 AyaSpace 识别并添加到游戏库中,在我实际体验中发现战网的游戏暂时还不能自动识别,希望之后的更新能有所改进。玩家也可以选择开机自动直接打开 AyaSpace 软件,直接进入选择游戏的界面,一点也不用面对 Windows 的桌面。

此外,AyaSpace 还为刚上手掌机的玩家们提供了几个性能预设“3A游戏,经典游戏、办公模式”等,不同的模式下提供了不同的 TDP、风扇曲线和电源性能预设。看起来简单的功能其实在 Windows 下还挺麻烦的,比如电源管理,有时玩家很难知道是在设置中还是软件上甚至 Bios 里哪个才会生效。而对于老手,AyaSpace 2.0 中的每个预设都提供了了可调节的 TDP、帧数限制和风扇 PWM 曲线调整。在运行参数监控上,AyaSpace 2.0 则集成了用户们常在“小飞机” MSI Afterburner 中常见的 Rivatuner Statistics Server 模块,并为掌机专门适配了三种 OSD 菜单格式,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或者并排放。 此外在 AyaSpace 2.0 中玩家可以按下专用的按键来召唤 AyaSpace 控件窗口,壳随时随地呼出,基本能覆盖所有的使用场景。



由于目前版本还在开发中,据官方介绍 AyaSpace 未来还会支持游戏独立配置文件功能,玩家可以将自己的在不同游戏中的按键设置习惯单独储存。而未来会添加的游戏存档同步功能可以让用户利用自己的 Ayaid 来独立备份游戏存档,并在多设备间同步,也有计划添加分享玩家存档的功能。Aya 还计划在 AyaSpace 中添加远程控制掌机的功能,让玩家可以在掌机不在身边时也能下载、更新游戏。而 Artwall 功能,我理解应该是能够结合游戏文化的软件主题皮肤。更底层的优化陀螺仪和显存分配逻辑等功能也在稳步推进中。


说实话长期来看,真正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 Windows 掌机种种问题的厂商只有表达过愿意联合开发 SteamOS 的 Valve 和有传言在做掌机模式 Windows 的微软。Valve 目前专心做 Steam deck 和 SteamOS,大概是分身乏术;从历史上看期待微软做触控操作系统总归是有些感觉不靠谱。而 2023 年在当下,AyaSpace 2.0 在各种限制下可能已经是当下最好的解决方案。要说期望,倒是希望 AyaSpace 这个软件能够不局限于仅支持自家掌机的多平台游戏同步。若是能够作为更一般的软件装在在 PC 甚至其他掌机上,甚至直接作为一款软件登录 Steam 平台,我会愿意使用它来进行多端的游戏管理。而现在,我对 AyaSpace 的后续更新充满了期待,期望他们能让 Windows 掌机的体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