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两个新闻值得一起看。
一是 8 月 14 号,阿里集团明确钉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内独立业务,独立发展;二是两天后,钉钉推出了个人版。
如果把两件事情连在一起看,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个人版的推出,恰恰体现了钉钉组织架构变动的目的——把钉钉从「云钉一体」战略中「解耦」,给其进一步大踏步成长的空间,该怎么跑就怎么跑,能跑多快就去跑多快。
过去在「云钉一体」的战略下,钉钉存在的意义,可能更多是作为阿里云的前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钉钉个人版一定不是基于「云钉一体」下会做出的选择。至少,个人版的推出对云的拉动意义有限。而且从现在钉钉的用户构成来看,大概 350 万/天的个人用户量,相比 1 亿 DAU(日活跃用户数)的用户总量,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
那钉钉推个人版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钉钉个人版可能要和组织架构变动放在一起去理解,才能看到钉钉对于未来想要的东西,和对新可能性的思考。
放在原本钉钉所在的阿里云体系里,钉钉作为尚未收支平衡的子业务,似乎并不起眼。但回归到它作为一家产品公司的本位,钉钉在办公协同这个无比「卷」的赛道,ARR(考验 SaaS 营收的核心指标)和 NDR(考验老客户续费和增购的核心指标)几乎无可挑剔。
可以做价值参照的是,2021 年,Notion 只是作为拥有 2000 万用户的文档工具,就估值百亿美金。也是那一年,办公通讯软件 Slack,被 Salesforce 以 27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如果钉钉被当作一家独立公司看价值,那在中国 PaaS 领域绝对是头牌的位置。
从这个视角看,个人版的推出值得和战略「解耦」来一起琢磨。因为钉钉在自己的发展目标上,与原来阿里云的目标解耦了,这一定会带来其新的发展目标,而个人版就是这些新目标的体现。
解耦,到底对钉钉意味着什么?
钉钉和阿里云解耦来得意外,但又似乎是这个阶段必然发生的事情。
官方透露的是:解耦后,阿里集团明确双方会继续保持紧密的业务合作,但都更自由,更聚焦在自身业务逻辑和目标上。
过去「云钉一体」的结构里,虽然阿里云和钉钉有共同的营收目标,但在阿里云一年将近 800 亿人民币的收入盘子里,钉钉的贡献现阶段肯定还是有限的。虽然钉钉也起到了作为云的前端、推动云业务的作用。但云毕竟是最终最大的变现渠道,钉钉作为一个「配件」的价值和想象力必然因为这个目标被限制在云上。
但客观地说,在钉钉发展的那个特定阶段,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赔钱的钉钉(并且看得见不是只赔一两年而是需要很多年),「怎么定位」就决定了「能否有资源持续发展」。那时候「云钉一体」,在耦合价值里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源,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当年,钉钉和中国其他 SaaS 公司面临一样的难题,ToB 客户的付费习惯,以及软件 SaaS 化的模式还尚未建立广泛共识。
「云钉一体」中,阿里云和钉钉的主要协同点在于大客户,钉钉可以帮助阿里云为大客户提供更全面、易用的解决方案;阿里云则可以为钉钉带来可观的 B 端大客户。
这一战略下,钉钉也从协同数字化衍生到业务数字化,覆盖了很多大客户的共性需求,而其引领的 PaaS 化的解决方案及低代码赛道的发展战略,我觉得是很关键的成功选择。这两个关键的生态战略,也成为很多 SaaS 公司在不做定制化的前提下,满足大客户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
钉钉办公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还是很钦佩钉钉团队,在这个过程中,让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融合在一起,这里面经历了迈向大客户服务的能力建设(两年大客户数量增长了至少 3 倍)、落实「云钉一体」的战略目标、扮演好云的前端的角色等很多变化,最终实现了和阿里云的高效协同。但与此同时,钉钉也成功地保持了业务独立性。
而钉钉今天走到这样一个新格局,也是顺势而为。正是有了过去三年的「云钉一体」,钉钉算是抓住特殊环境下的战略机遇,才在今天被集团重新思考其价值,进而做了战略「解耦」,得到了一次创造和开疆扩土的新机会。换句话说,有了现在的客户体量、用户体量,才有了做个人版,加入大模型的动力和机会。
从「云钉一体」战略确立算起,钉钉的DAU规模已经翻了 3 倍,目前钉钉上有接近 9000 万的 DAU,还在继续增长。而且钉钉的商业化也越来越清晰:三专年费模式(钉钉的三个收费版本:专业钉、专属钉、专有钉)、平台分润模式,以及硬件(SDK、API)许可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使得钉钉作为软件业务,毛利率高,产品营收也曾一度保持在三位数增长水平,照此下去,打平成本甚至获得利润,已经能看到未来两年清晰的时间表。
另外,即便云钉一体的时候,阿里云和钉钉本来就是独立公司,虽然之前钉钉在架构上被并入云智能集团,外部视角看也会觉得这次调整变化挺大,但据我所知,钉钉一直是集团直管。
其实集团层如今选择把云钉「解耦」,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契机,最大的意义在于:钉钉具备了一个比较坚实的能力底座和价值底座,并正好叠加了一个时代性的技术变革——AI。无论业务形态是 ToB 还是 ToC,钉钉都有了获得更高增长的机会。
个人版,就是面向 2 亿DAU的探索
个人版是钉钉的再一次尝试、摸索。
我不久前和钉钉总裁叶军曾经探讨过钉钉的未来目标问题。他当时说过一个很令我印象深刻的目标,那就是钉钉未来的 DAU 不会停留在 1 亿,至少要争取到 2 亿。核心改变不只是获得更多企业客户来增加 DAU,而是希望改变用户用钉钉的动力,变成主动而不是被动,「喜欢用」而不是「被逼着用」。
其实,有 6 亿用户曾经像用微信一样用过钉钉,但是他们用钉钉是因为「不得不用」。一个事实是,其实很多人一离职、一毕业就会删掉钉钉。因为员工权限一旦取消,钉钉里所有群、文档都没了,再打开钉钉一片空白。视频会议用不了,日程也用不了。因为不基于组织的个人甚至无法创建日程,更无法和别人拉齐日程。
从这个层面看,钉钉出发的时候是依靠解决老板关心的问题,进入到组织。但随着不断发展,一个组织里不能只解决老板的问题,而是要真正解决一个商业组织的生产力问题,这就需要对每个个体进行有效的支持服务,和真正的用户站在一起,这样也才能真正创造持续的价值。
那么作为提升数字化生产力的钉钉,开始越来越明确要为真正的用户做好服务和支持时,会发现这里面又隔了一层。
过去,钉钉是基于组织的,钉钉和用户之间还隔了一层——公司,公司给不给这个用户买单,决定了他能不能用钉钉。而他不管之前用了多少年钉钉,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离开组织,这个产品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我理解叶军说的 2 亿 DAU 的目标,本质是扩展了钉钉的用户价值,尤其是「我想要用钉钉」的这部分 DAU。
我也问过他这个目标实现的路径是什么,叶军大概的意思是:「对有趣的灵魂多了一些追求。比如,用户使用钉钉的理由是:有趣好用,甚至能感受到钉钉对个体的加强」。
客观地说,直到今天对于「有趣」这件事我觉得钉钉最好「偶尔闪耀」就行了,个人版不同的界面和更有趣的表情包都挺好,但钉钉在这上面花时间太多可能反而不是重点,因为抓住生产力这件事就已经有很大价值了。
所以「有用」——也就是对个体的加强这件事我是非常赞同的,在我看来,AI 的到来,让这个目标更有意义。并且,长期来看,每个人的生产力都应该被加强释放,在这方面钉钉是大有可为的。
大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个人职业者越来越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灵活就业或者做兼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合。在这个大潮中,需要有一个以个人能力建设为中心的系统,一个有 AI 能力的系统,来释放更大的个人生产力。
不久前我和 Midjourney 创始人 David Holz 也探讨了这一趋势,我问他像他们这样 11 人的团队,ARR 能到 1 亿美金,会是 AI 时代创业公司和组织形式的新范式吗?他就认为,Midjourney 这样的小团队规模的组织形式,5 年后会是很常见的形态。
AI 的进步也带来了个人和组织的「解耦」,我认为这是 AI 对于这个时代很重要的改变。组织越来越离散的趋势下,每个人借助 AI 助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解耦背后是简单、聚焦,继而更有力量。过去,需要靠一个复杂系统去组织、释放生产力;现在,AI 扮演那个复杂系统,生产力的释放变得更简单。
因为个人的能力建设会更被需要,相应地,个人产品也就会有更大的空间。理论上,未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能都在训练自己的专属模型。钉钉个人版可以成为一个容器来承载数据、优化模型、连接世界。一个人做过的事情、对世界产生的价值可以被沉淀下来,沉淀到个人模型里,再通过 AI 释放出来加强到这个用户身上,这是个很有想象空间的事情。
我其实提前几天就试用了钉钉个人版内测账号,不需要重新安装 App,一键切换「个人版」后,一个和传统钉钉不太一样的界面就出现了。
看到它,你想不到一切管理视角下「苦大仇深」式的上班模式,这里甚至没有消息。取而代之的是:文档、网盘、视频会议和 AI。
钉钉个人版中的文档界面 / 极客公园截图
这是一个起点,虽然还没感受到特别强烈的对于个人用户的吸引力。但我个人觉得,现在个人版是再一次尝试,不会是最终的样子,也看到钉钉依然保持着对创新的容错。在加强个人生产力的循环上——钉钉未来通过去「沉淀、加强、连接」的循环,确实有机会让用户产生主动且高频使用钉钉的动力。
其中,沉淀是基础,钉钉今年初收购了「我来」,其产品功能类似 Notion,钉钉个人版中的文档可以直接用来做知识沉淀、数据沉淀。
加强,指的是对个人用户的生产力的加强,个人版中的 AI 能力类似个人知识库的精准搜索,通过 AI 机器人,基于沉淀池,不断进行输出,再回流到沉淀池。当然,未来这部分引入 Copilot(AI 助手)功能进行用户能力的加强也是必然的。
最后是连接,即人与外界的信息的连接,与组织的连接、与不同数据系统之间的连接等。比如现在个人版通过插件系统可以外连阅读、社交、订餐、购物等应用程序。而这些东西又可以沉淀到个人的知识库和数据库里,进一步让 AI 加强人的能力、配合人的需求。
沉淀和加强是钉钉个人版的「本分」,而连接能力的扩展则留下了更大想象空间,也许这会在个人版真的到达几千万 DAU 后延展出新的意义。
看得出,钉钉从之前以组织为中心的单一视角,到现在开始思考以个人为中心的一些新趋势。个人版的发布,可以理解为钉钉的使命多了一层:让个人变强,助推个人的价值。以前是,要服务用户,先要服务老板;现在,不服务老板,也可以服务用户。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 Notion 创始人 Ivan 聊到 Notion 崛起路径。过去是个人用户带着 Notion 进入的企业,因为 Notion 选择了先服务好个人用户,才赢得了进入企业的高效通道。而今天 Midjourny 这样的产品看起来都是个人用户,但它也一定会有进入到企业组织的那天。可见,在生产力提升方面,人和组织的加强,往往起点大相径庭,但最终殊途同归。
反过来看钉钉,这个当年从解决打卡、审批等老板需求出发的产品,这个曾经作为耦合价值的业务,在今天正在看到更多值得解决的问题,也有了更能自由探索的空间。期待钉钉接下来能不负时代,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