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跌99%、破产预警,WeWork们还能保住“Work”吗?|马上评

53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市值暴跌99%、破产预警,WeWork们还能保住“Work”吗?|马上评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际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公布二季度业绩报告并发出破产预警,这一消息,让沉寂已久的共享办公重新回到大众视线。

这个昔日估值近500亿美金的独角兽在业绩报告中称,当前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办公空间会员不断取消租约,严重怀疑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财报数据显示,WeWork在今年二季度收入虽同比增长4%,亏损也有所改善。但盈利难题至今无解,自2021年上市以来,WeWork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不止是WeWork,自2019年以来,经历了疯狂烧钱和跑马圈地的扩张之后,共享办公行业逐渐趋于理性,行业进入洗牌期。加之政策红利流失,疫情突袭和远程办公的崛起,共享办公一夜跌落神坛。上市折戟、并购、亏损、裁员和暴雷等围绕共享办公企业的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而如今作为国际共享办公巨头的WeWork也发出破产预警,共享办公行业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吗?

跌落神坛

国内共享办公行业从热变冷也不过四年时间。2015年受创业创新利好环境的驱动,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激增,这给共享办公行业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市场。这一时期,除了像优客工场、氪空间这样的共享办公项目出现,知名国际共享办公巨头WeWork也在次年挺进中国,还有阿里、腾讯、万科、SOHO等大公司纷纷入局共享办公行业,一时间,共享办公赛道遭遇资本追捧,呈爆发之势,2015年也被称为共享办公的元年。

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下半年一级市场可是降温,共享办公行业的融资规模逐渐收缩。2019年WeWork的首次公开募股以失败告终,更是给行业浇了一盘冷水,随后加之疫情突袭和远程办公的冲击,共享办公行业可谓一夜跌落神坛。

不过,共享办公行业如今的惨淡现状并不仅仅是外部环境所致,其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盈利能力堪忧。单一的商业模式,难以实现自身造血,亏损便成了共享办公企业的普遍问题。

共享办公的业务模式类似于“二东”,主要收入来自于租金差,这种模式下,一旦竞争激烈,就很难维持盈利,再加上市场上玩家众多,过度供应和价格战都会进一步挤压企业盈利空间。”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2019年8月,WeWork首次递交招股书,其财务亏损也随之曝光。数据显示,2016-2018年,WeWork净利润分别为-4.30亿美元、-9.33亿美元和-19.27亿美元,而同期对应营收则分别为4.36亿美元、8.8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严重的亏损和持续的烧钱模式让资本也对其前景表示堪忧,同年9月,在负面新闻与外界压力下,创始人亚当·诺依曼辞去了CEO一职,与此同时,WeWork上市进程也被迫终止。

WeWork的上市折戟和严重亏损,也让其持股比例高达29%的最大股东愿景基金的财务受到影响,2019年第三季度,愿景基金录得89亿美元亏损,这也导致软银遭遇14年来的首个季度亏损。孙正义本人也公开承认,对WeWork的投资失败。同年11月软银原计划30亿元收购WeWork股票的计划也随之告吹。

但WeWork的上市步伐还在继续,2021年10月21日,WeWork终于如愿登录纳斯达克,不过上市当日市值为79.21亿美元,相比2019年首次IPO时期470亿美元的估值大幅缩水,甚至还不到当初市值的两成。

不过,因商业模式并未有创新,流血上市后WeWork的亏损还在持续,尤其是受到疫情重创,2020年-2022年,WeWork营收分别为32亿美元、25.7亿美元和32.45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32亿美元、46.32亿美元和22.95亿美元。2020年为缓解亏损局面,削减成本,WeWork进行业务收缩,以2亿美元卖掉了中国业务。另有数据统计,WeWork近7年都尚未实现过盈利,2016-2022年,WeWork累计亏损达149.6亿美元。

持续的业绩亏损也导致WeWork股价持续走低,据悉,自2021年上市以来,WeWork股价持续下跌,如今股价已经跌去99%。今年4月,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WeWork还收到了退市警告,而随后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财报披露之后,上半年亏损接近7亿美元,其市值也随之进一步下跌,截至发稿,其股价已经下跌到了0.15美元,市值仅3.4亿美元。

国内共享办公企业的境遇也并不乐观,2022年9月,有着房地产背景的Distrll办伴(下称“办伴”)首次提交招股书,欲冲击纳斯达克。然而不到一年时间,今年6月底,关于办伴欠租千万,租户遭大面积退租、暴雷等消息频传。根据此前界面新闻报道,北京朝阳区新城市广场的物业透露办伴欠物业租金逾一千万元,此外,办伴于北京另一处的物业租赁也已被清退。该处开发商负责人称办伴欠己方3千多万房租,并欠该处五十多家商户5、6百万。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有承租办伴的写字楼租客发文怒斥办伴拿着租金和押金,携款跑路了。一位办伴的相关负责人曾坦言,近年来公司一直在持续亏损中,没有项目能够到达盈利。

招股书也显示,由于疫情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自2020年开始,办伴项目的出租率开始出现下滑,从2022年底的85%下滑至目前的75%,2020年、2021年两个财政年度,办伴收入分别为3.57亿元、4.59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2.28亿元、2.91亿元。截至2022年 6月 30日,净亏损人民币1.29 亿元。

此外,因持续亏损,办伴公司内部也出现员工降薪、裁员、缓发工资等情况,招股书显示,公司在 2022年4月30日至9月30日期间削减了约18%的员工。今年7月,办伴母公司母公司堂堂加集团还发文宣布关闭了北方事业部。

市值暴跌99%、破产预警,WeWork们还能保住“Work”吗?|马上评

共享办公,还有未来吗?

WeWork和其他大小共享办公企业的惨淡现状,不免让人质疑共享办公行业还有前景吗?困扰业界已久的盈利模式还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尽管共享办公企业的盈利模式常常被业界诟病,企业普遍深陷盈利困局,不过重资产模式下也并非没有 “幸运儿”,比如已上市的共享办公龙头公司——创富港就是其中之一,是近几年极少数实现盈利的共享办公品牌。

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创富港营收呈逐年稳步增长状态,营收分别为3.48亿元、4.21亿元、5.36亿元、5.88亿元、6.48亿元和6.99亿元。2017年至2022年,公司净利润从1842.74万元增长至4780.97万元,涨幅达159.48%。

此外,从创富港2021年的年报来看,其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未超过0.2%,合计收入总额占比也仅占公司总销售额的0.69%,也就是说创富港并未对任何一家客户形成依赖,具有超强的自主性。

创富港另一个一反常态的操作是,疫情期间还在逆市扩张。尽管规模的扩张,会带来盈利的波动,不过,创富港仍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创富港从IT企业转型共享办公,自带IT基因,再加上具备快速高效的精细化运营和控制成本方面的优势,就促成了其持续稳定的盈利。

据了解,创富港的新店做到满租只要3-6个月,而同行往往需要1-2年。而通过对运营细节的把控,创富港的熟店平均出租率都维持在90%以上。

除了借助数字化能力降本增效,近几年,也有不少共享办公企业开始转型轻资产模式,如2020年,在遭遇了疫情的重创后,优客工场宣布进行“轻资产、重赋能”的战略,氪空间内部孵化了名为“Kreator Space”新产品线,由此开启轻资产模式运营。

此外,探索多元业务、联手房地产和酒店合作探索新业务发展模式也成为共享办公近几年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打开“商转办”、“酒转办”市场,也为共享办公企业持续经营和盈利创造了想象空间。如优客工场毛大庆曾在转型轻资产模式过程中,跨界餐饮,毛大庆表示,优客工场庞大的会员体系,不仅构成了丰富的线下场景和流量入口,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

7月14日,全球头部办公空间运营商IWG集团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宣布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将依托IWG集团丰富的灵活办公产品与其在混合办公领域的强大影响力,赋能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的酒店资源,预计将于3年内完成50个混合办公空间项目。

IWG集团中国区总裁胡懋表示,此次合作将实现双方共赢,不仅可将酒店闲置空间升级为灵活办公空间,提升酒店收入,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IWG集团在华的设施布局。

对于共享办公未来的市场前景,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共享办公的未来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创业类企业和小微企业更是如此,但在实践中似乎并没有跑通,也就是持续亏损和不赚钱,导致其无法继续运营下去。

市值暴跌99%、破产预警,WeWork们还能保住“Work”吗?|马上评

数据层面也显示,共享办公市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行业仍蕴藏巨大潜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共享办公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中指出,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享经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69万亿,其中共享办公市场规模占比虽低,但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2021年共享办公市场规模达到212亿元,较2020年增长26.2%。增速在当年共享经济各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

此外,近两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内从业者的就业方向也更加多元化,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者越来越多,国统局发布的报告中曾称,截至2021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数高达2亿人。在加上近几年,协同办公和数字化趋势在各行业的逐步渗透,灵活办公趋势也在逐渐加强,这也将促使共享办公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综上,不论从未来市场规模或是受众人群的需求方面来讲,共享办公仍然存在发展前景。办公空间灵活、使用时间灵活和设施配套齐全、资源共享是共享办公的天然优势,只是未来共享办公若要走出盈利困局,实现长久经营,还需持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或可在资源共享和企业服务层面进行发力,期待共享办公行业能早日走出寒冬,迎来曙光!(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章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