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4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动脉网

近日,很多父母对一张“新型孝子8大标准”图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感,纷纷转发并配文,“要是我家‘神兽’多达标一样,我就可以少上半年班了。”

据悉,“新型孝子8大标准”分别是不用打生长激素、不用配眼镜、不用矫正牙齿、没有鼻炎、学习不费妈、不过敏、不玩手机以及不过度肥胖。一般来说,达标4项及以上就基本符合“新型孝子”标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其中除了“学习不费妈”和“不玩手机”之外,其他6项都与个人健康相关。而再往下分析,就能明显感知到两大趋势:一是当前父母对于孩子健康问题都格外重视,并且付费意愿也较强;二是儿童健康问题正呈现出多元化和普遍性特征,以牙齿矫正为例,据临床数据统计,我国儿童乳恒牙期的畸形比例占72.92%,而在近视方面,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35.6%,初中生71.1%。

在这样一个高患病率的持续刺激之下,再加上我国当前近3亿的儿童群体,儿科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正加速扩大,市场潜力也随之不断释放,最典型的就是成功“带火”了口腔和眼科赛道的发展,近年来,一批与之相关的初创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同时二级市场也声量不断,整体市场规模早已逼近万亿体量。但随着行业逐渐驶向深水区,当前口腔和眼科领域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未来很难再有爆发性增长机会

那么,在庞大的儿科医疗赛道,除了口腔和眼科,我们还能发现哪些新机遇呢?或者说,在儿科医疗领域,当前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等待被挖掘呢?为此,动脉网进行了深度分析。

门诊号“秒光”,最小患者仅4岁,儿童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

张晓鸣是一名心理医生,她所在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科病是从2013年才开始设立,刚接诊时,多数是14至18岁的患者,但现在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很常见,其中接诊过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仅4岁。当前正值暑假,张晓鸣相当忙碌,她表示,“儿童心理门诊的号几秒就抢完,病房编制床位是20张,但现在已经收了二十五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在外面排队等床位。”

这并非个例,事实上,在北上广深各大儿童心理诊所,当前几乎都是“人满为患”,这背后的关键因素当然是我国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儿童心理健康需求,以抑郁症为例,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近10%,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比例较十年前均有大幅提升。

但抑郁症只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其中之一,另外两大类分别是孤独症和多动症。先说孤独症,其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根据《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统计,我国孤独症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约有近3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也就是说,中国每100个孩子中约有1个罹患孤独症

另外,由于孤独症的典型症状是在交流中存在困难,所以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都有言语障碍,后期大多需要进行语言康复。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普查结果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言语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岁17%、3岁4%-7.5%、6岁3%-6%,相较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而言,语言障碍儿童数量巨大。这也因此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

最后一项儿童常见性心理疾病是多动症。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易发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患病率约为6.3%,按人口比例换算,目前约有2300万儿童青少年患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正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不仅有大量初创企业成立,其中有不少也都已完成融资,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我国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共有17家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其中聚焦青少年抑郁症的有7家,聚焦孤独症的有5家,聚焦多动症和语言康复的分别有3家和2家。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图1.近两年儿童心理健康领域融资企业(数据来源:动脉橙)

通过对这一批融资企业进行分析,动脉网发现除了卓凯生物属于生物医药企业之外,其他都基本属于互联网医疗或者数字疗法企业,其主要是运用互联网、AI等前沿技术,在循证医学的大模型下,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完成对儿童患者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心理服务

以已融资到D轮的大米和小米为例,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专注于孤独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康复的服务平台,大米和小米开发了具有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RICE康复干预体系,能为自闭症谱系及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康复干预、融合支持、居家指导、家长培训及科普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另外典型代表还有无疆脑智科技,作为一家数字疗法企业,其第一款进入临床的产品是利用基于AI的功能性游戏精准治疗儿童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

曼朗医疗董事长刘奧娜在和动脉网沟通时表示,“虽然近年来相关心理疾病药物已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但对于儿童而言,药物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仅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可能会影响发育,相较而言,整合的MDT诊疗模式,辅以数字化诊疗和干预手段提升效率和粘性,或许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不可否认,近几年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多项创新技术的融入,将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10年甚至20年,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行业当前还处于早期,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社会认知度低。据专业人士透露,由于诸多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中国多动症患儿就诊率现阶段不足10%,另外在已确诊的患者中也仅有三分之一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这对于需要提前进行干预的儿童心理疾病而言,无疑会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导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除此之外是心理行业当前缺乏标准,尤其是在诊断和治疗层面。以诊断为例,现阶段主要是以问卷或者测试为主,这种方式主观性较强,并不适用于缺乏选择能力的儿童,此外在治疗层面,也缺乏一套相对成熟且标准化的方案,治疗效果参差不齐,这也间接导致了其很难在市场端实现爆发式增长。

最后一点是供给侧不足。从目前来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说专业的团队和机构都相对较少,所以行业较为混乱,这很容易打击患者主动进行心理治疗的积极性。此外,心理健康行业现阶段也缺乏较好的市场渠道,整体相对封闭,服务触达大多是以用户推荐为主。

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当前儿童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机遇。

父母纷纷打造“高富帅”“白富美”,儿童形体矫正市场大有可为

说完儿童心理健康,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是儿童形体矫正市场,主要包括增高减重以及脊柱侧弯。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过去2年,与之相关的初创企业已有7家顺利完成融资。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图2.近两年儿童身体矫正领域融资企业(数据来源:动脉橙)

首先将目光聚焦到儿童增高市场。从硬性需求来看,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数据,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经测算,2020年我国儿童矮小症存量人群数量约614万人。但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儿童增高并非是为了“治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单纯对于更高身高的追求。

北京市民乔女士在过去两年在孩子增高方面已经花了十几万元,主要是用于打生长激素和抑制骨龄的针,对此,她表示,“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身高,孩子都不能低人一等,因为身高是孩子健康成长、未来婚恋、就业等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但直接注射生长激素并不是增高的唯一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儿童排斥打针,另外其治疗过程也较为繁琐复杂,需每周甚至每天进行皮下注射,有潜在漏针或断针风险,而且整体费用较为昂贵。根据生长激素不同剂型产品说明书及中标价,以1年为治疗周期,粉针剂的疗程费用约2.2万元,水针剂的疗程费用约4.4万元,长效针剂的疗程费用约19.4万元。

对此,已经在今年接连完成两轮融资的再造再生健康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成功推出了一款创新性儿童长高产品安高素,据联合创始人Season Liu透露,该产品目前已经做成了迷你胶囊,基本上是成人胶囊体积的1/4,对小朋友服用安全友好、易吞咽。此外,一些通过“科学训练+营养搭配”方式来助力儿童身高增长的线下诊所也受到诸多家长青睐。

说完身高,接着再说儿童肥胖问题。肥胖被认为是儿童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一方面是因为其普遍性,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带给儿童身体上的巨大危害,主要是指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因肥胖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以及会使儿童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以及自我评价低等不良心理情绪。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治疗儿童肥胖主要由三种方式,分别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以及药物疗法,饮食和运动疗法与前面提到的增高类似,主要是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再搭配均衡饮食,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使其更科学、更高效。而药物疗法虽然在近年来被证明有明显效果,但和心理药物一样,当前并不适用于儿童,就以今年爆火的司美格鲁肽为例,其只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确定。

最后一个要提到的儿童形体矫正细分赛道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通俗来说,就是脊柱偏离正常中线产生的畸形,同时还伴随着脊柱的旋转。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当前已超过500万,并且每年还在以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芙索特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今年年初,芙索特顺利完成了Pre-A轮融资,并在最近成功推动全球首款脊柱三维测量仪获批FDA。据悉,该产品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安全性的新型筛查方法,是全球首款无辐射直接测量脊柱Cobb角和ATR角的脊柱健康检查设备,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X线检查方法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可逆不良影响。

而除了检测,芙索特在治疗方面也大有研究,不仅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元宇宙康复操,还计划于今年推出一款智能支具,据其负责人介绍,该支具与芙索特的脊柱检测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能够根据患者的脊柱生长情况自动调节支撑力度和角度,并且只需购买一次就能陪伴患者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整体来看,儿童形体矫正市场需求巨大,这其中当然有近年来居高不下患病比例的直接影响,同时也有部分父母对于孩子“高富帅”“白富美”的极致追求,但无论是增高、减重,还是脊柱侧弯,当前还都只是新兴领域,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可能地提升治疗效果,而在这其中,包括AI、脑机接口、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被遗忘的“耳朵”,是儿童医疗又一大潜力市场

过去几年,口腔和眼科同时成为了资本市场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不仅有上百家企业完成融资,另外二级市场也十分活跃,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成功上市,但这两个赛道越是火爆,就越能衬托出“同行”的落寞,这个“同行”指的就是听力赛道。

事实上,听力赛道与眼科、口腔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核心产品都是以器械为主;另外市场模式也基本一致,而且都有较大的患者体量做支撑;并且也都有“从海外垄断逐渐走向国产替代”的时代大背景。

但之所以没能跑出来,在投资人看来,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没找到重点消费群体,也没有用不同程度的产品去精准划分客群;二是产品力不够,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款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产品出现;三是服务跟不上,主要体现在相关人才的缺失以及服务模式的不够完善;四是市场渠道还没有建立良好机制,也没有出现行业领导者,整体流通成本较高。

但正如眼科和口腔一样,儿童听力市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根据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儿童听力障碍患者约为200万人,7岁以下儿童约80万,新生儿听力损伤总发病率为接近1%,并且每年还将新增加听障新生儿3万余名。再加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技术的渗透,听力赛道也正迸发出新的生机,一批初创企业也顺势相继完成融资。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图3.近两年儿童助听器领域融资企业(数据来源:动脉橙)

以最近刚完成A轮融资的博音听力为例,它借助AI技术研发出了言语增强算法,该算法根据言语信号和听觉特征等复合科学设计而成,通过改变发音方式,用于患者听力损失补偿,使言语更容易被理解。而在关键的验配方面,博音听力充分发挥拥有数百位服务听力师的优势,深度学习听力验配经验,优化的自动验配算法,一键验配成功率更高。

但助听器并不是儿童耳科领域唯一的潜力市场,耳朵的外形矫正同样值得关注。根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仅次于唇腭裂,每7000人中就有1个“小耳天使”。据悉,先天性小耳畸形是外、中耳畸形的一种重要类型,属于先天结构性出生缺陷,表现为一出生就没有耳朵或有部分耳廓外形,呈花生状、腊肠状或叶片状。

根据当前市场行情,婴儿耳朵畸形矫正需要的费用通常在1万到1.5万元左右,耳朵畸形的情况不同,需要的费用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情况较轻,则只需佩戴矫正器,趁着孩子软骨组织还没发育好,用器械把耳朵拉到正确的位置;但如果耳朵畸形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手术,价格也就更高。

但即便如此,朵矫正在当前仍然是冷门赛道,甚至比助听器更加冷门,与之相关的初创企业不多,现有产品也主要依靠进口为主,再加上临床科普不够以及社会重视程度不高,行业整体服务渗透率极低。

某一线投资人在采访中谈到,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口腔和眼科在未来已经很难再有爆发性的增长机会了,但与之相似的耳科却很值得期待,毕竟市场需求就真真实实地摆在那里,并且赛道里也没有出现头部国产品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迎来黄金十年,儿科医疗市场未来几何?

在诸多行业人士看来,2020-2030年是儿科医疗的“黄金十年”,这背后的底层逻辑除了相关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之外,还包括市场认知度的显著提升、父母为孩子健康付费意愿的增强,以及以5G、AI、互联网为代表的一批前沿技术与儿科医疗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儿科医疗发展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对于安全性的考量更加严苛,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普遍薄弱,再加上需要考虑其后续生长发育,所以在进行治疗时,要优先以安全为核心指标。

而在安全之下,紧接着面临的就是疗效问题。不同于成年人,儿童大多无法准确知晓并能够向医生说明自身健康情况,再加上他们普遍惧怕疼痛,所以就诊配合度不高,这就需要在诊疗过程中,有智能且精准化的检测设备予以辅助,同时治疗过程也要保证一定的舒适性,对于就医体验感的要求更高。

然后是服务触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拼娃时代”下的延伸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到自身孩子健康问题,但从现阶段来看,其比例仍然较低,再加上基层儿科医疗服务,尤其是筛查端的缺失,造成不少儿童患者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亿“神兽”撑起的万亿医疗市场,还有哪些隐秘赛道正藏在水下?

图4.2022年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十大国家(数据来源:《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

最后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国生育率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五,为1.175%。而在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关门潮”当前正愈演愈烈,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幼儿园减少5610所,下降1.90%。这意味着未来儿科医疗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提早触达,形成品牌影响力并建立全链条化儿科医疗服务显得至关重要

近日,有两篇文章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一篇是《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篇是《40天开销五六万,家长的暑期“烧钱”大战还没结束》,虽然文中提到的“烧钱”不只是体现在儿科医疗上,但从比例来看,儿科医疗消费占比至少在7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其“单价”高,动辄就需要上万甚至数十万元。而在“高消费”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儿科医疗市场的广大前景,而在这样一个大市场下,仍然有一些隐藏赛道正等待被挖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