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不消费,会怎样?

405次阅读
没有评论

你听过“恶意不消费”吗?简单地来说就是对抗消费主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了他对消费主义的看法和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恶意不消费,会怎样?

同事盯着手机,念出“恶意不消费”这个词儿的时候,我不由得打了个尿颤:我露馅了?就要成为全民公敌了?紧接着,他又义愤填膺地补了一句:“依我看,恶意不消费应该入刑!”

听到这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没错,我就是个不消费的坏分子,既未年薪买车也未月薪买表(这两样我都没有),穿衣拘泥于“微软”和“雅虎”两个名牌,抗拒38一杯的星巴克而沉迷39一斤的高碎。这些行为,都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商品社会的滚滚洪流,可谓螳臂当车!

虽然“恶意不消费”大概是句恶搞,入刑更是同事的玩笑。然而本文却绝非标题党,我是真心跟您探讨,将来会不会有一天,对抗消费主义的行为,会被社会规则所惩罚呢?

先别乐!实际上,所有“损公肥私”的行为,即使毫无恶意,也可能被惩罚。而且,用法律的铁拳对抗类似行为,并非没有先例!诸位耐心看到最后,就明白了。

这一天到来之时,在对抗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我,或许就真要面对铁窗生涯了!为了悬崖勒马,我要这里写下自己的思考,与诸君共勉!

一、消费主义,是社会前进的车轮

当今社会,跟我爷爷的爷爷那时候,是完全不同的:农业社会,上千年都没啥变化,最多随着天灾和战争起起伏伏;可是如今,哪儿的GDP要是原地踏步,那就像天塌了一样,让经济学家和出租司机们如丧考妣!

然而,年年长势喜人的这些GDP,都是从哪儿抠出来的呢?

是因为生产能力提高了么?似乎是,又似乎本末倒置:生产那么些东西,总得有人买吧?如今这些光怪陆离的商品,我爷爷的爷爷甭说需要,恐怕连看都看不懂。

因此,让人们对越来越多的商品产生消费动力,才是增长的根本!

拿衣裳来说,一百年前的老农民,但凡有两件衣裳能倒着换洗一下,也就算满意了。可是现在,谁的柜子里不得有个两位数的衣裳啊!而且,它们在新的消费秩序下,都各司其职,少一件都觉得浑身刺痒!

还有洗澡。我小时候一周去一回的公共澡堂里,就见过两种洗护用品:肥皂和洗衣粉。可是这些年,你看看那些日化巨头,把洗澡这事儿细分出了多少场景,你家里淋浴间里又堆上了多少瓶瓶罐罐,洗手液、洗面奶、各种发质的洗发液、沐浴液、护发素……;又让多少人接受了“每天洗个澡,你好我也好”的新观念。

生理上来说,这些未必需要;心理上来说,哪个也少不了!而商品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动力,就是不断创造出这些“心理上的必需品”。

如果用江湖术语来描述消费市场的塑造,完全可以称之为“平地抠饼”!

二、新的消费市场从哪里来?

为了不断创造“心理上的必需品”,拉动全社会的需求,有什么方法呢?总结起来,无非是两条路。

1. 创造出原本没有的大宗消费品类

要说这方面的创造力,美国人真的是独步天下,要不说人家是资本主义的瓢把子呢!

创造新的大宗消费品的经典案例,莫过于一百年前的福特了。汽车,虽然在此之前就有,但是它成为现代社会家家渴望的个人出行代步工具,这样的消费观念和产业落地,毫无疑问要归功于福特。

至于汽车产业在过去一百年间拉动了多少GDP增长,就不用我再细算了吧?而且,跟产不同,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那么,汽车真的是人类出行的最优方案呢?每人身上背着个几吨重的大铁壳子,在路上浪来浪去,你觉得这是个高效方案么?

然而,这些并不重要,汽车文化能胜出,关键在于它强大的需求拉动能力!

这样的杰作,本世纪也有一件,那就是iPhone的诞生。乔布斯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和产品能力,重新定义了手机,几乎凭空拉起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2. 通过品牌塑造,激发溢价消费

《制造消费者》一书中有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工业化生产导致商品失去个性化,可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如今每种商品都如此丰富多彩呢?

“品牌”,用一种奇妙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品牌这种武器,同样兴盛于一百年前,而构建品牌的方法论,发明者正是卖洗发水的那几个巨头。

同样是在广州五块钱一公斤可以批发到的洗发水,因为香精、起泡剂和柔润剂的不同,就异化出一个庞大的产品家族,再加以铺天盖地的宣传,便成了一种种功能定位不同的独特品牌,于是也就能顺利地卖出五十块一瓶的价格了!

关于品牌塑造过程里那些巧妙的障眼法,有本叫《No logo》的书里讲的门儿清,您去翻翻,一定会大开眼界!

当然,各种洗发水本来差不多这事儿,我不指望您能信——要那样的话,人家这些品牌的预算岂不是白花了!

三、“恶意不消费”终将受到惩罚!

前面说了,所有“损公肥私”的行为,都可能受到社会惩罚。恶意不消费算不算呢?你少花了钱,社会车轮前进的动力就减弱了一点点;而你省下钱积累了财产,在私自打造小号镰刀、以钱生钱的路上前进了一小步,这当然算是私利!

放过了你一根绿油油的韭菜,空置了一把把明晃晃的镰刀,你就不羞愧么?要这么看,对不消费的惩罚,勿谓言之不预啊!

说个小故事,你就知道我说的这种惩罚,并非空穴来风。

经常坐飞机的朋友,或许知道一种叫做“经停票弃程”的省钱秘笈:有时,到广州的票最便宜一千五,可是经停广州到北海的票才八百!(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实际上是在根据供需关系做价格歧视。)那我干脆买后面这个,到广州下来不就行了!

行么?还真刑!

美国少年Logan要前往北卡,但他预定的是美航从佛州经停北卡飞纽约的机票。然而,Logan在办登记手续时,美航员工注意到了他的北卡驾照。面对对方的盘问,Logan有点懵了,只好交了底:没错,我就是要去北卡!

就这样,Logan被带进了小黑屋,行程被取消,并面临诉讼和赔偿。

我们搞价格歧视,是为了多挣钱,拉动社会需求;你丫居然想省钱,这不是反社会么?还有没有王法了!

这个小故事,您大可先当个笑话看。不过在历史上,举起社会伦理和法律武器,全面打击某一类无恶意的“损公肥私”行为,其实是有先例的!

这就是《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本名著里所讲的,社会对于对抗工作伦理的一小撮人的无情打击!

凡手脚健全、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在当今社会,都应该努力找份工作,把自己嵌入到社会生产的大机器上——这叫工作伦理。今天的我们对这事习以为常,甚至把赋闲在家看成专职学毛片一样难以启齿。这就是时代的新伦理,而实际上人人工作这事儿,不过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对不接受此伦理的人,社会还发明了一个非常恶毒的词儿,来称呼他们:盲流。而盲流,是“危险的阶层”。

我不想上班招谁惹谁了?那不行,你这就是对抗社会!要改造!

除了动用教育和舆论工具,将不上班妖魔化成不道德行为以外,书中还提到,实际上社会还为此组织了丰富的法律武器,虽然不会直接宣布不上班非法,但是基本能确保:你要是成天在街上瞎溜达的话,总有一款适合你!具体怎么干的,大家自己去看书吧。

而关押着上千万囚犯的现代监狱,正起着将对抗工作伦理的劳动力,回炉再造的作用。

“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制造出一些威胁他们自身的危险形象”,而对抗消费主义,在今天就是给前进的社会列车使绊子,它必将“从社会政策的问题变成了刑法学和典狱学问题”。

所以,恶意不消费的一小撮人,你们颤抖了么?

作者:大数据仁波茄,公众号:计算广告(ID:Comp_Ad)

本文由计算广告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