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438次阅读
没有评论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文 | 价值星球Planet,作者 | 唐飞,编辑 | 刘景丰

从“集度”到“极越”,一场改名,引起了车圈的一场躁动。

作为百度和吉利联合开发、推出的一个智能汽车品牌,“集度”的一举一动,似乎都牵动着大众对百度造车的敏感神经。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集度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彼时,全球范围内第二波造车势力正蠢蠢欲动,而互联网巨头+车企的思路是主流玩法,阿里+上汽、360+哪吒、滴滴+比亚迪都是这一玩法的参与者。

当时百度方面表示,未来,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同时百度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

2022年5月,集度曾在官方微博宣布正式启动量产准备。百度CEO李彦宏也在当月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集度汽车首款量产车将在当年下半年接受订单,并预计2023年开始交付车辆。

但如今2023年已过半,百度的“造车梦”似乎进展并不顺利,改名之后的“极越”,会有哪些新变化?

出让股权换“资质”

综合各方资料来看,从集度到极越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名。

极越背后的公司主体“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9日,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销售、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等。

另据企查查显示,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法人及执行董事为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张权,总经理为集度总经理、CEO夏一平。

而曾经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资成立的集度,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源:企查查

从集度到极越,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关系发生了变化,主导权已被吉利掌握。百度也从造车的牵头者,变为了提供技术的参与者。

8月14日,“极越”品牌正式发布后,首款车型“极越01”也露出真面目。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4批)就公布了极越01的申报信息,这款车与此前集度汽车发布的汽车机器人产品有着几乎相同的Logo、外观设计和产品参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极越01的亮相表明双方整车项目终于解决了“卡脖子”的造车资质问题,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此前集度汽车虽已进入造车赛道多年,但却迟迟难以落地,可能与造车资质问题直接相关。

其实受困资质难题的造车新势力不止集度。2022年小牛创始人李一男创立的自游家宣布首款车型上市,并计划于当年12月起陆续交付。然而就在短短2个月后,自游家却在官方微博宣布,因为短期内无法交付车辆将在48小时内为已下单用户全额退款。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自游家彼时的短暂夭折背后,造车资质“难产”正是一大助推因素。

更早前“蔚小理”也曾为资质问题苦恼不已,后来蔚来通过江淮代工拿到生产资质、小鹏早先通过海马代工后购买福迪的生产资质、理想则购买力帆的生产资质。

如今百度虽然在新公司里失去了“大股东”的权利,但是极越作为吉利旗下品牌,也不会再被资质问题困扰。

新车,变了又没变

随着申报信息的曝光,极越01各项参数也公之于众。而从车型本身来看,与此前公布的集度ROBO-01存在诸多相似。

从外形来看,车身整体有一种很强的科技感。前脸部分配有呈弧形的贯穿式LED灯带,左右两侧配有异形灯组,梯形下格栅做了镂空处理,增强层次感。车尾设计简洁,贯穿式LED尾灯独具特色。车身侧面侧裙和轮眉均采用黑色。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上为极越01;下为集度01

车身尺寸方面,极越01的长宽高分别为4853/1990/1611毫米,轴距为3000mm,定位中型SUV,尺寸要比特斯拉Model Y大上一圈。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上为极越01;下为集度01

车内的设计其实也基本沿用了此前集度ROBO-01的样式,搭载3D无界一体化超清大屏、U型方向盘。车机标配高通第四代8295芯片,AI算力30TOPS,支持沉浸式3D交互。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动力方面,极越01基于SEA皓瀚架构打造,搭载了和极氪001相同型号的TZ220XSA01电机,匹配三元锂电池,最大功率200kW,最高时速200km/h;提供单/双电机2种版本,双电机版型号与单电机版相同,匹配三元锂电池,最大功率400kW。

此外,据悉极越01将与极氪001、smart共线生产。极氪、smart是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品牌,也就是说,从品牌定位上来看,极越品牌定位是“高端智能”的细分市场。

有汽车自媒体推测,极越01的定价应该在30万元左右。

但这个价位段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蔚小理”、特斯拉都是直接对手,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等部分车型售价区间也有重合。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售价30万元及以上的车型累积零售销量突破百万,约131万辆,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零售销量为41.8万辆,占这一价位总销量的31.9%。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

还能容下一个“极越”吗

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新能源车7月产销同比持续提升,产量方面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80.5万辆,同环比分别上升30.6%、2.7%;2023年1月-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459.1万辆,同比上升40%。销量方面,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78.0万辆,同环比分别上升31.6%、下降3.2%;1月-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452.6万辆,同比上升41.7%。

同时,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逐步提升。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32.7%,同环比分别提升8.2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高增速的背后,是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巨大机会。

以相关车企为例,“蔚小理”、零跑这些完全从0开始造车的企业,被业内称为造车新势力1.0;极氪、智己、长安深蓝这些有传统车企背景,又选择独立运营的品牌是造车新势力2.0;而由科技企业主导(或赋能)的“合资车企”被称为造车新势力3.0,典型的如华为问界和小米汽车。

仅从这个角度来看,极越更像是新造车3.0时代的产物,因为虽然吉利占据了更多股权,但是百度输出的技术绝对是车辆未来主打的卖点之一。

2022年百度Q1业绩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称集度汽车将搭载百度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有信心在电车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同年8月,他在汽车机器人生态大会上再次放下豪言,“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的确,百度有放狠话的基础。早在2013年,百度就成立了自动驾驶团队,是国内最早布局这一领域的企业。据百度自动驾驶官网数据,截至8月11日,百度L4级自动驾驶运营测里程累计超过6000万公里,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超4600件,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

美国知名咨询机构Guidehouse Insights发布的一份全球自动驾驶公司排行榜中,将榜单中公司自动驾驶能力分为领导者、竞争者、挑战者和跟随者。其中,百度已连续3年跻身“领导者”行列,是近几年唯一进入这一代表自动驾驶最高水平的中国公司。而特斯拉在榜单中排名垫底,被评级为“追随者”。

李彦宏早前也表示,“集度汽车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多年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第一时间推广到市场上。”

而随着集度更名以及极越上市计划的推进,百度正走在将技术落地的路上,也正在将角色由整车制造商向智能化方案提供商的方向演进。

“其实现在的结果对百度来说是最好的,亲自下场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而且最终结果也不一定如人意,拜腾、奇点、恒大汽车都曾风光一时,但是结果泯然众人矣。现在百度负责技术、吉利负责造车,1+1>2,大家各取所需能降低很多风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智能化水平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的焦点,是突出重围的关键。”一位汽车博主表示。

不过虽然集齐了百度和吉利两个Buff,但是摆在极越面前的压力也很大。

Counter 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Soumen Mandal在评论市场动态时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NEV)购买补贴的终止,加上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对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别是蔚来、小鹏、网达等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销售数据与上一季度相比令人失望。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现代和日产等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共下降了4%。”

百度造车,一场与车企的“话语权”角逐

图源:Counter Point

Counter Point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十大最畅销电动汽车车型中有8款是中国产的。而前十大最畅销车型中,有6款出自比亚迪。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新品牌很难快速起量。

另一方面,白热化的竞争也不利于新品牌成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3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0%,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处于较高水平。

这表明汽车流通行业仍然处于不景气区间,也反映出汽车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状态。库存量依旧居高不下,将给车企和经销商带来更多压力,于是近几个月降价、打折就成为拉动销售的主要手段,另外各种营销宣传、冠名植入力度也在加强。

对于消费者而言,目前市面上以智能驾驶为宣传卖点的产品不少,但真正能做到“好用”“安全”的并不多,极越01背靠百度和吉利,有望能带来更好的智能体验;对于百度来说,极越01是一个展示自身技术实力的最佳案例,也将决定着百度未来在汽车市场的新地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