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57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趣解商业,作者 | 周佟

2005年8月11日,创立不过两年的阿里巴巴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高调宣布收购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

消息传出,马云一时间成了“民族英雄”般的人物。但是只有细看报道的人才知道,为了这次收购,阿里巴巴出让了40%的股权给雅虎总公司。

18年后的2023年8月28日,曾任职过过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的何小鹏,再现了马云当年的神操作:营收持续下滑、上半年净亏了51.42亿的小鹏汽车,官宣用最高总对价58.35亿港元,“收购”了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公告

为了完成收购,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由滴滴购买,用以支付收购款。也就是说,小鹏汽车用滴滴的钱,买了滴滴的资产;这与当年马云交出阿里巴巴40%的股权,高调宣称收购了“雅虎中国”资产,简直是如出一辙

为表诚意,小鹏还与滴滴签署了对赌条款,如果双方合作开发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MONA”,每年在滴滴的出行体系里卖出10万辆,小鹏将发行更多A类普通股作为额外对价支付,连续两年达到18万辆,滴滴将获得最高5%的小鹏汽车股份,成为仅次于何小鹏和阿里巴巴的第三大股东

01 “急不可待”的小鹏

算上不久前向大众集团出让的4.99%的股权,这已经是小鹏汽车在短短34天内的第二次股权出让了。按8月29日1美元兑换7.846港元的汇率计算,此次滴滴获得小鹏汽车5%普通股付出的成本,略高于大众的7亿美元。

这与二级市场小鹏汽车的股价走势也基本相符,尽管在官宣大众入股后,三个交易日内小鹏汽车的股价从60.5港元一度冲高到了96.3港元,大涨了近六成,但在此次与滴滴的合作公告前,股价又重新跌回了65.1港元,涨幅几乎全部被抹去。28日与滴滴合作公告后,叠加了降印花税等众多利好,小鹏汽车当天的股价也只涨了10.91%报收72.2港元,远低于大众入股次日20%的涨幅。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股市的表现也从侧面反应了市场的顾虑:频频出让股份“交个朋友”,真能带小鹏汽车走出困境吗?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财报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营收50.6亿元,尽管比一季度增长25.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缩水了31.9%,上半年41435台的新车交付量,相比去年的68983台,更是下降了39.9%。而在同期,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达到139117台,同比增长130.3%;其中,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6533台,同比猛增201.6%。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财报

就在理想汽车销售高歌猛进,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半年收获23.1亿元净利润的同时,小鹏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28.05亿元,创下了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的亏损纪录;其中,汽车毛利率更是低至-8.6%,是真正的“卖一辆亏一辆”。这也导致了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净亏损额达到51.42亿元,如果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小鹏集团账上337.4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将被消耗殆尽。

如果说2022年的销售不振还能用疫情反复导致的供应链危机来解释的话,在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4.1%的情况下,小鹏遭遇到当下的困境就得用“掉队”来形容了;而其官方所谓促销活动增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的理由,并不足以服众。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乘联会

如何降本增效,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了小鹏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大众和滴滴的合作,恰逢其时。前者用真金白银的7亿美元和战略技术合作,提振了市场对于小鹏技术的信心,而后者,则让小鹏看到了开启toB市场的曙光。

据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杰兰路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新能源车市中的一匹黑马,2021年埃安的销量就突破了10万辆,其中个人持有比例约为53.5%,而到今年1至7月,这一数据降至40.4%。也就是说,两年来埃安流向B端市场的份额不减反增,六成车都是销往B端市场的,其中的潜力不言而喻。

相比埃安所倚重的如祺出行,滴滴可以带给小鹏的想象空间,显然更为广阔。

02 “以退为进”的滴滴

小鹏的算盘,滴滴自然也看在眼里。

不过作为国内市占份额第一的网约车企业,与小鹏汽车合作,并不是滴滴的唯一选择

早在2018年4月,滴滴就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了“洪流联盟”,开放网约车、分时租赁、定制车、智能驾驶和后市场服务业务,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并籍此将“推广超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确定为与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全球智能交通技术引领者”并列的,滴滴的三大发展愿景。

虽然彼时程维曾表态“绝不造车”,但相比后来百度、小米、恒大们的“劈腿式”跨界,主营业务与汽车密不可分的滴滴,对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显然有着强烈的兴趣。

在“洪流联盟”成立第二个月,滴滴联手理想汽车组建了合资公司“桔电出行”,由理想汽车负责开发和生产定制网约车,滴滴负责后续投入车辆的出行场景运营,并确立了2020年年初实现量产的目标。后续因为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团,通过IPO之前的两轮融资,成为了理想汽车的大股东,双方的合作告吹

与理想汽车的不欢而散,并没有动摇滴滴的信心,随后又陆续尝试了与多个主机厂进行合作,其中2020年11月,与比亚迪合作发布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尤为引人关注。

该车采用了右侧自动侧滑门、一键接单等多项针对性设计,面向滴滴平台上的注册司机进行销售。在滴滴的力推下,推出第二年便获得了10176台的销量,但受限于其15.18万的售价和418公里的续航,竞争力略显不足;2022年时,销量便断崖式下跌到了994台。

不过此时的滴滴,已经没有了为D1升级改造的念头,而是全力投入到了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中去。

根据“虎嗅”的报道,该业务的启动是在滴滴赴美上市之前,与3月小米官宣造车几乎是同一个时期从当前的消息看,此次被小鹏收购的“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正是这一项目

汽车市场规模巨大不假,但也是一个极其考验“钞能力”的项目。小米造车,雷军打算10年投100亿美元;蔚来汽车的李斌也曾表态称,准备200亿元资金是新势力造车的门槛。而就在决定造车的当年,滴滴年度经营现金流创下了-134.1亿元的极低纪录

用股权换合作,小鹏想做滴滴的“赛力斯”?

图片来源:国泰君安研报

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显示,在APP被下架后的18个月间,滴滴的市场份额与最高时的90%相比,已经减少了1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7月2日,用户端周活跃人数为5109万人,低于2021年同期的6123万人。

在这种境况下,相比自己下场造车,“以退为进”为车企赋能不失为更好的选择。这一点,有滴滴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滴滴出售“达芬奇”业务,可以理解为转向“华为模式”

03 “前路未卜”的MONA

有机会做滴滴的“赛力斯”,小鹏汽车自然也很是满意。

按照协议,在收购了相关资产后,小鹏汽车将在滴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一款项目代号为“MONA”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并在2024年实现量产。该车型将由小鹏汽车制造和生产,滴滴方面则需要向小鹏汽车开放生态,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业务支持,帮助小鹏汽车在“15万级”的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进军“15万元级”新能源车市场,也是小鹏汽车一直所期待的。按照乘联会2023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前10名中超过一半的车型售价都在10~15万的区间,比亚迪能够稳坐销量榜首所依仗的秦、宋系列均在此列。

对于平均售价在20万以上、销量不振的小鹏汽车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极具诱惑的市场。不过受限于自身“未来出行探索者”的定位,成本原因使其一直无法将价格降到这一区间。

 

就在两年前,何小鹏还曾公开表示,“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元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不过在今天,他的这一观点改变了。

在官宣与滴滴合作后的媒体沟通会上,何小鹏明确表态“通过这次合作”,有信心能够在15万级别实现“高阶的自驾”并坚信这款产品一经推出,竞争力会“远超现在在市场15万上下级别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尽管在与滴滴的对赌中,定下了10万台/年的销售目标,但何小鹏的心中期望“远远高过这个数字”。

按何小鹏的计划,将会把包括XNGP(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扶摇架构里面的诸多能力,下放到15万级的“MONA”,保证能够使其成为爆款车型。

 

扶摇架构全称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是集小鹏多种领域自研技术之大成,整合而成的一体化架构,最早于2019年在小鹏P7首发,在今年4月完成升级后,正式对外发布。

类似于比亚迪的“云辇”、“易四方”,累积投入百亿的扶摇架构,被何小鹏寄予厚望;在他看来凭借此架构,可以“让小鹏汽车在技术上保持三年领先,成为十年后笑到最后的八家车企之一”。其中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是引以为豪的优势,何小鹏甚至公开表示,XNGP是遥遥领先的,即使是特斯拉FSD在美国的表现,也远远不及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也是滴滴选中小鹏合作的原因,毕竟对于以“开车谋生”的职业司机来说,通过智能辅助降低工作强度,毫无疑问会成为一大卖点。

不过有鉴于以toB市场为主的埃安,2023年上半年的平均售价已跌至10.69万元,本就因为竞争加剧收入下降的网约车司机们,是否愿意为小鹏的XNGP多付近一半的费用,尚不得而知。

至于何小鹏所看中的toC市场,在15万元级别的售价区间,能否战胜比亚迪的王朝、海洋系列,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有着华为“加持”的赛力斯、吉利们,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将搭载华为智驾功能的车型降价到这一区间,相比小鹏口中的“遥遥领先”,大众对于华为力推的智能驾驶,信心似乎更足一些。

 

不过“MONA”也并非完全没有生机。依托滴滴的市场优势和小鹏的技术,双方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或许是条不错的出路。

就在敲定此次合作的一个月前,百度智行等3家企业获得了上海首批测试牌照,可在特定区域内开展“车内无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几乎与此同时,北京也正式宣布迈入自动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阶段。这也意味着,继网约车彻底改变了国人的出行生态之后,无人驾驶的到来,已经近在眼前

作为滴滴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8月18日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如祺出行也感受到了这一变化,根据招股书说明,如祺出行此次募资金额中,约40%都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

 

占据国内网约车7成份额的滴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这一角度讲,通过入股的方式达成合作,滴滴显然希望小鹏能做得更多,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滴滴版的“赛力斯”

对小鹏汽车而言,在自动驾驶时代到来的前夕“绑定”了滴滴,确实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无数的可能,不过小鹏汽车眼下最迫切的还是要完成滴滴对自己的考验,毕竟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明确了,不限制滴滴与其它车企合作,所收购的资产,也不包括滴滴出行自2016年就组建的自动驾驶部门

小鹏的自动驾驶真得很能打吗?和吃瓜群众一起,滴滴也在等一个答案。

参考资料:

  • 1、《滴滴不造车了?》,北京商报
  • 2、《二季度净亏28亿,小鹏汽车拐点已至?》, 伯虎财经
  • 3、 《从Robotaxi到自动驾驶运营,万亿赛道的新拐点?》,时代周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