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中元节,又是阴阳混界时。
首先,欢迎各位地府的朋友来人间玩耍,也为各位人间的朋友们总结一份地府旅游指南,以免大家误入到冥界旅客的来路时,惊慌失措。
建议收好预备,以防不时之需。
若人间朋友之中有人有幸在这一天地府一日游的话,在此,也祝福你玩得开心。
概说地府
中国冥界地府的都城在酆都城。
幽冥酆都城对应着阳间的地理位置是在如今的四川丰都,一般提起地府,便主要指的是酆都城。
不过,在汉代时期,泰山地府则是主要的冥界主城,后来酆都才成为了冥界的主要地府。
地府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不少中国神话之中的大神祇都有所关联,如今东岳大帝仍然坐镇泰山遥控指挥全局,酆都大帝则直接负责酆都城的事务,在其之下便是十殿阎罗,这三位大神则是目前主宰本土幽冥世界的三位大神。
最常见的说法有地府十三站与冥间八景等说法,这些较为详细的说法多出现于明清时代的宗教典籍、笔记小说等,比如冥中八景之说便在清代小说《红楼补梦》之中出现过。
地府十三站分别为土地庙、黄泉路、望乡台、恶狗岭、金鸡山、野鬼村、迷魂殿、酆都城、十八层地狱、供养阁、鬼界堡、莲花台、还魂崖。
冥界阴山八景则大概为鬼门关、奈何桥、剥衣亭、望乡台、恶狗村、破钱山、血污池、孟婆店。
除此之外还有乱鬼庄、醒忘台、枉死城之类的地名。
这些景点的排序说法不一,因此这里便简要地对其进行各自介绍一下。
鬼门关
鬼门有关口,入关进鬼城,入了鬼门关,难保全身还。
鬼门关这三个字常常被拿来形容凶险的地方,而过了鬼门关也便是幽冥世界了。
虽然鬼门关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至少在唐代前便存在,但究竟其为何种样貌,其实并没有准确的形容,《山海经》里则有鬼门这个概念,虽然与鬼门关一词差一个字,但也是聚鬼之门,神荼、郁垒两个大神会守护此门,此二神可以说是中国最古早的门神。
在《西游记》等小说里,鬼门关常常被描写成城门的样子,虽然只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城门,但却划分了阴阳两界。
黄泉路
无常勾魂通常需要去阳间的土地庙登记鬼口信息,才可带着亡魂过冥河、鬼门关,再进入黄泉路,也就是进入冥界的通道,算是进入冥界腹地之通道,这里是冥界旅行的第一景。
魂归地下黄泉的说法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黄泉其实原本是意思仅仅是地下泉水的意思,毕竟古人普遍认为亡者世界是在地下,因此冥界也被称为黄泉之国。先秦有过郑庄公不至黄泉毋相见的赌誓,可见那个时候的古人也便认为见到黄泉,那么就离幽冥世界不再遥远了。
剥衣亭 望乡台
清代的一些笔记里提及了剥衣亭,此处会剥亡者衣物,消除亡者生前的身份,使得其完全变成冥界中鬼。
望乡台,则如同其名,在此台之上可以忘见阳间的景象,此台作用大致为让人再看一样故乡,从此不再挂念阳世的意思。
大概在宋元时期,冥界里多出了这么个地方,以前古人也曾修建过一些名叫望乡台的建筑,但都与阴曹地府无关,仅仅就是字面意思上远望家乡方向的楼台,而后来阴曹地府也有了望乡台,这里就变成了阴间居民与阳世告别的场所了。
这两处地区都是与冥界告别前的场所。
恶狗村 乱鬼庄 金鸡山 野鬼村 破钱山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守护冥界的三头犬,中国的冥界里也有一个与狗有关的地方,那便是恶狗村,可见狗还是与阴间挺有缘分的。
在这附近还有一个乱鬼庄,在古代小说里有时候会提到,而地府十三站里第六站则为野鬼村,在金鸡山之后,乱鬼、野鬼意思相近,总之是表示幽冥路上,是有一些散居鬼魂群居之所。
其实这个场所基本上只出现于清代的笔记小说里,有时候也叫恶狗岭,此处有恶犬出没,《说岳全传》里,便有此处恶犬撕咬鬼卒押着的罪魂的描写。
过了恶狗村,还有个金鸡山在下一路,古代民间鸡与狗常常并提,此处也是互相并列于幽冥之中的。
四川一带山地众多,阴间也是阴山林立,除了金鸡山,还有一处破钱山,如果在这一带活动,便可能会遇到,清代的《咫闻录》表示此处乃是人间焚化的破烂钱币而堆积成的一座山。
大致以上景点都是一些崎岖不平之山路,故而行走于此间,要多加小心。
血污池
佛教之中有血河的说法,血污池的说法便为其延伸。
冥界的主看点是十八层地狱,不过似乎在前往酆都城的路上,也有惩罚设施,其中的血污池就是其中之一,大概《楞严经》之中最早出现了这种说法。
也有说法认为这个地名指的是奈何桥桥下的区域。
从观赏角度来说,一大片的大血池子,虽然不甚美观,倒也是挺壮观的场景了。
迷魂殿
喝迷魂水,然后口吐真言,方便之后的阎罗审问,此处的作用大致如此。
此处有时候会与孟婆的孟婆店相混,孟婆汤也常常被称为迷魂汤。
酆都城
酆都乃冥界主城,亡者过鬼门关,走黄泉路,入冥界,然后又是过山过河的,最终便是要来到座主城,因为阎罗殿便在这里。
十殿阎罗在此等候亡魂,并且进行审判
十殿阎罗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仵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十八层地狱
幽冥神话的主要讲述者是宗教,出于教化的目的,地狱便成为了地府的重头戏。
在大部分佛教相关典籍里,佛教有八热地狱与八寒地狱的说法,八热地狱加两座金刚山为佛教十地狱,八寒地狱则位于八热地狱之旁,此外八热地狱分别还附属着十六小地狱,也被称为是游增地狱,地藏王菩萨是佛教之中的入地狱度生灵的菩萨,“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则来自于《十八泥犁经》。
道教之中则提到了酆都三十六地狱、九幽地狱这些区域。
供养阁 鬼界堡 枉死城 莲花台
供养阁是收纳人间烧给冥界的冥财的场所,算是对习俗的解释设定。
鬼界堡则一般指的是冥界众鬼的居所,一般来说寿未尽的亡者会在这里守鬼寿。
枉死城是一般自杀而亡者会停留之处,与鬼界堡的性质其实也是非常相似的,《玉历宝钞》将其形容为了无妄之灾而死者的幽冥居所。
莲花台则是给地藏王菩萨专设的道场,这位菩萨的宏愿是(地狱不空,誓不为佛),于是乎在幽冥世界讲经,以此度化亡者。
三途河
这个地名在佛教之中首先出现,又称为葬头河、渡河、三濑河、三涂川、忘川河,生与死在河流两畔。
三途这个名字是因为河流有三种流速,不同的亡者来到此处,河流流速会发生各种的变化。
据说渡过冥河,便已经到达了冥界的门口了。
在不少民族的神话之中,冥界都是有冥河的,亡者渡河是需要依靠的摆渡船的。
在中国的冥界设定里,在更多的情况下,入冥之路还是以鬼门关、黄泉路为主,我们的冥途大概并不取道于水路,哪怕后来有了水路,在许多小说笔记的描述中,亡者入冥仍然在走陆路。
所以,我们的幽冥旅行大概还是从鬼门关进入的地府景区,最后才会参观到这里。
毕竟在最古早的时候,灵魂是直接去到泰山的,并不需要经过河流,而后来的罗酆山也是山地,中国冥界里的冥河概念主要是源自于佛教,也许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阴界才忽然出现了一条河流吧。
当然,奈何之桥应该在这条河之上,最后亡魂走轮回之路时,总要经过此处。
还魂崖 奈何桥 孟婆店
还魂崖与奈何桥都是有关轮回转世的场所。
奈何桥初见于唐代的《宣室志》,是渡过冥河的桥。
孟婆工作的地方也会被叫醒忘台、醧忘台、孟婆亭。
关于孟婆的来历,说法很多,《山海经》里将帝尧的二女称为孟婆,《玉历宝钞》等说法则认为其为西汉成仙的一位得道之仙,还有民间的说法将孟婆视为是孟姜女。
总之,孟婆汤是阴曹地府里的一个关键道具。
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印象里,孟婆都被设定在了奈何桥旁,许多古典小说里,也会把奈何桥作为地府或地狱的入口,将其放在了头几关的位置之上。
不过按照《阎王经》、《玉历宝钞》等书的说法,孟婆的醧忘台其实在转轮殿的第六座桥附近,那里为最终灵魂转世的最后一关。
由此可见,寻常亡魂入地府,奈何桥与孟婆店大概会是进入冥界的最后一个景点。
总之不管景点的顺序如何,总之若入轮回,肯定会经过此处,过了奈何重入轮回,就无法正常返回了,还请各位游客注意莫随着亡魂进入此奈何桥与还魂崖。
相传,奈何桥旁还有一块三生石,路过的亡者可以在石头上看到自己的前后现三世。
最后,诚挚地祝愿大家中元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