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百年药企勃林格殷格翰,近日开始引进创新动力,连续官宣两笔AI合作。
前一天,勃林格殷格翰和 IBM宣布达成一项协议,勃林格殷格翰将能够利用IBM 的基础模技术来发现新型候选抗体,以开发高效疗法。
紧接着,勃林格殷格翰与Phenomic AI达成战略合作及许可协议,旨在发现在富含间质的癌症中重要的靶点。
该合作将利用Phenomic在靶标识别和间质生物学方面的专长,运用其scTx单细胞转录组学平台,增强勃林格殷格翰开发潜在“first-in-class”药物的努力,总价值超5亿美元。
作为一家百年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对于AI的态度一直较为保守,但今年以来,公司开始活跃了起来……
两家公司,各有特色
IBM和Phenomic AI,勃林格殷格翰选中了两家截然不同的公司,一家是百年老牌IT公司,另一家则是成立不过两年的AI初创。
从Watson Health开始,IBM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目前致力于为行业提供AI和计算的解决方案。
勃林格殷格翰称,与IBM的合作已经酝酿多年。早在2018年,ChatGPT还并未横空出世引发新一波AI浪潮,勃林格殷格翰就曾经与IBM进行谈判。
此次合作中,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挑选的五个未公开的蛋白质目标结合的抗体序列,IBM 将使用其AI基础模型来预测可能的抗体序列。
然后,勃林格殷格翰计划合成并制造这些抗体,在实验室测试它们的性能,并将结果交给 IBM 重新训练他们的模型并重新开始该过程。
生物治疗药物发现全球主管Andrew Nixon 称:这一步仅仅是在构建系统,如果结果优秀,双方可能会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发真正的药物。
而另一家名为Phenomic AI为初创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目前仅在种子轮融资600万美元。
这样一家非常初创的公司是如何拿下勃林格殷格翰的?
简单而言,Phenomic AI 是一家使用先进机器学习工具处理成像、RNA 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数据以了解复杂多细胞系统中单细胞生物学的公司。
根据Phenomic说法,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细胞 RNA 数据集之一,和用于分析这些数据的独特深度学习工具,致力于开发下一波基质靶向药物,这些药物有可能改变对富含基质的肿瘤患者的癌症治疗,例如如胰腺、结直肠、肺、卵巢和乳腺癌。
肿瘤基质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屏障,由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其他因素(如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这些构成部分会阻止免疫疗法有效发挥作用。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Phenomic AI 的平台使用深度学习工具进行图像和遗传分析,以消除多细胞检测中靶向抑制效应的卷积。
通过考虑组织数据的多组学分析和临床数据集的反向翻译,Phenomic AI的方法旨在确保药物发现过程早期的模型和机制相关性。
从官网披露的团队来看,Phenomic AI绝大多数的员工源自生物学,主要为肿瘤和免疫相关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数据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人员。
根据协议,勃林格殷格翰可以选择许可发现和功能验证的靶标,作为新型癌症疗法的基础。勃林格殷格翰还将负责所有非临床和临床开发,以及相关癌症疗法的商业化。
Phenomic AI 将收到约 900 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付款,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里程碑。除了未来产品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外,Phenomic AI 还有资格获得超过 5 亿美元的许可费以及临床、监管和商业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宣布和勃林格殷格翰的合作后,紧接着又和安斯泰来达成新一笔合作,利用其技术平台发现治疗富含基质肿瘤的新靶点。
从业务和背景上来看,IBM作为老牌IT公司对模型建立更加出色,能够很好地优化反馈抗体;而Phenomic AI则对生物学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AI+单细胞技术找到肿瘤新靶点。
小心合作,小心求证
尽管连续官宣两笔AI+药物研发合作,但勃林格殷格翰仍然展现了保守的一面。
“我们都希望它能更快、更高效。它可能是。但我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勃林格殷格翰生物治疗药物发现全球主管Andrew Nixon表示,“这是为未来而打造的。”
也就是说,公司将人工智能用于药物设计视为一项长期投资,并不一定会很快让其产品线充满AI设计的药物。
因此公司运用AI技术试水的可能性较大,9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于跨国药企而言也不过九牛一毛。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 GmbH,BI)成立于1885年,目前是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之一,拥有约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勃林格殷格翰产品主要是人用药品、兽用药品和生物制药。今年上半年,勃林格殷格翰净销售额达到122亿欧元。其中人用药品业务达96亿欧元,占比达到79%,动物保健业务净销售额为25亿欧元,占比为20%。
在制药领域,勃林格殷格翰主要关注心血管、肿瘤、呼吸、神经、代谢、免疫学及眼科等。
这家横跨137年发展历史的全球最大的家族制药巨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勃林格殷格翰一直对AI的出现反应一直较为平淡。
在阿斯利康、强生、辉瑞、赛诺菲开始大力押注AI制药时,勃林格殷格翰作为一家无需对股东负责的私营药企,很少有相关合作出现。
但从今年开始,事情变得有些不同了。ChatGPT出现后,公司也开始讨论人工智能的炒作和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尽管公司仍然认为人工智能在制药业的相关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其应用存在挑战和限制。
但随着人们探索这些模型在日常业务中的适用性,尽管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看到幻灭出现,但一些适用的用例会具体化。
今年4月,勃林格殷格翰与RetinAI 开启一项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工具与勃林格殷格翰在视网膜疾病方面的研究相结合,改善地理萎缩 (GA) 患者的治疗结果。
勃林格殷格翰使用 RetinAI 的工具开发 GA 的治疗方法,将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于其成像数据,以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
全球生物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竞争对手都在努力投资新方向,合作与并购不断,勃林格殷格翰自然也无法因循守旧。
公司承诺,未来5年的研发投入将达250亿欧元,同时还将投资70亿欧元用于生产技术创新。
人用药品业务预计到2029年将收获超过30项注册审批成果,而动物保健业务预计到2025年将上市约20款新产品。
而开始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或许也是其创新和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从合作方向上看,勃林格殷格翰更加偏向AI能够带来新的生物学见解,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期待人工智能模型、生物创新技术,为这只行驶了百年的大船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