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505次阅读
没有评论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2023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

15位平均年龄仅33岁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组成了2023达摩院青橙学者(男团限定版)

是的,这是青橙奖举办六届以来,首次获奖者全员男性。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他们关注社会关切的重大科学问题,如气候变化、生殖健康、光子芯、细胞重编程等。超一半学者给领域内带来了“首次突破”。

而且,今年有近五成“青橙学者”在国内完成博士研究

成为达摩院青橙奖学者后,他们每人将获得由阿里巴巴公益专项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与此同时,今天也揭晓了青橙奖“最具潜力奖”30人名单,每人将收到10万元奖励。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达摩院青橙奖从2018年发起,专为发掘和帮助35岁以下、对科技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中国青年科学家,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大梁,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投身科学研究。

从发起至今,达摩院青橙奖6年来发掘了60多名“青橙学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包括江文帅、韦东奕等。

常林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在硅基光电子的集成技术领域做出了大量国际领先的工作,并开拓了集成光子芯片的一系列应用新场景。

科研成就:专注于后摩尔时代的光子芯片研究,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出国际领先的集成光学系统,为光计算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常林的伯乐、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John Bowers表示,“常林的优秀超越了国籍,具有出色的技术能力、合作精神和领导潜力,是该领域最杰出的年轻学者。”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人民网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供图

不久前,常林还获得了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光学学会(IEEE Photonics Society)授予的2023年度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这是该奖项自2007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我国的研究者,以表彰其在异质集成及硅基光电子领域的突出贡献。

陈孝钿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获奖理由:建立国内最大的量天尺变星数据库首次刻画了银河系直观三维图,推动了中国高精度天文测距研究和世界级光学天文台址的发展。

科研成就:主要从事恒星物理、高精度天文测距、银河系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陈孝钿与所在团队发现冷湖天文台台址,引发全球天文学界轰动,弥补了东半球天文观测空白。

陈孝钿潜心研究恒星物理,在读博期间就收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当·里斯来信,主动请教恒星问题。

“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我一生想做的,我很幸运。”陈孝钿说。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成里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理由:其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应对气候与海洋变化的国家需求,为全球海洋数据处理提供中国方案。

科研成就: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海洋观测数据(温度/盐度等)、海洋能量收支、能量循环等方面的研究。

自主建构模型给海洋做“数据切片”,支撑了我国应对气候与海洋变化的国家需求。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冯毅

之江实验室研究员。

获奖理由:开创性结合中国天眼FAST与智能计算,为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科研成就:充分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与天文计算方面的优势,通过FAST观测到了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为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冯毅知乎主页

顾荣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特聘研究员。

获奖理由:提出一系列云原生数据弹性加速关键技术,有力解决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资源失衡、低效运行等问题。

科研成就: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与大数据系统、边缘计算系统、高效缓存/索引系统等,目前在相关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IEEE TPDS、TMC、ICDE、WWW、IPDPS、ICPP等,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顾颖飞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首次将理论物理模型SYK推广至高维度,引领了该模型在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多体混沌领域的发展。

科研领域:理论凝聚态物理,兼顾与高能物理以及量子信息的交叉。近期感兴趣的方向包括量子多体中的纠缠与混沌;量子开放体系的普适行为,例如密度矩阵中的量子反常与拓扑性质;量子模拟与计算,尤其是中性原子平台中的多体物理和量子纠错问题。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刘晓东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其对细胞重编程技术的研究,为基于多潜能干细胞的细胞疗法、器官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科研成就:主要以应用单细胞测序和表观遗传组学测序等技术揭示了人源体细胞到诱导干细胞(iPSC)重编程过程中的动态细胞命运调控,利用诱导重编程捕捉了原始多能干细胞,滋养层干细胞等细胞状态 (Nature Methods, 2017; Nature, 2020),并发现了重编程过程中细胞命运的调控机制首次构建了人源三维类囊胚结构(Nature 2021)。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庞全全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率先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安全的铝硫电池新体系,在风光配储、工业储能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

科研成就:2020年获跨学科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近几年在锂硫电池、锂金属电池、电解质、熔融盐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nergy(3篇),Joule(2篇),Matter, PNAS, Nature Commun., Adv.Mater., Adv. Energy Mater., Angew. Chem.,ACS Cent. Sci., ACS Nano等化学及能源期刊发表,共20余篇,总引用超过7000次,并与多家公司积极探索产业化研究。

关注以电化学技术手段为切入点,来解决能源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电化学储能(电池)、气体捕集、资源利用等。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邱晨光

北京大学碳基中心研究员。

获奖理由:致力于研发后摩尔新型电子器件,实现迄今晶体管最高室温弹道率,将低维半导体器件性能推近量子理论极限。

科研成就:2018年Science论文“狄拉克冷源晶体管”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实现冷源亚60超低功耗新器件机制,拓宽了超低功耗器件领域范围,入选全国科创中心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

2023年Nature论文“弹道InSe晶体管”研制出世界上迄今弹道率最高、速度最快、功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性能超过硅基极限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苏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理由:其研究围绕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的分子机制,首次为防治人类卵子染色体数目异常提供可能,为女性克服不孕不育症提供解决方案。

科研成就:发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利用中心体蛋白组装无中心体纺锤体的机制。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纺锤极组装和不稳定性的机制。两项开创性发现均发表于Science杂志。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王睿

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其研究大幅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为推动钙钛矿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科研成就:长期从事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2篇),Science (2篇)。

曾入选福布斯中国及亚太30岁以下30人,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科技创新35人等。

主要研究方向: (1)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制备与表征:包括太阳能电池(单节,叠层),发光二极管,以及光电探测器等(2)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和缺陷态的机理研究(3)寻找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光伏材料(4)其他光伏电池研究。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王鑫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提出了多媒体机器学习理论方法,领导研发了世界首个图自动机器学习框架,推动了该技术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深层次探索和应用。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杨宗银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解决光谱仪小尺寸与高性能兼具的难题,为光谱仪微型化领域开辟先河,打开后续产业化的潜力。

科研成就:首次在单根纳米线上实现组分和带隙的调控,给纳米线的研究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

开创性地将带隙渐变纳米材料应用于光谱探测,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该微型光谱仪器件尺寸仅几十微米,是目前市面上最小光谱仪的千分之一。由于极小的尺寸,该光谱仪可用于单细胞高光谱成像、光谱监测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通过进一步开发该微型光谱仪可内嵌到手机、无人机以及可穿戴设备中,使得光谱检测技术有望走进大众日常生活中。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曾也鲁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获奖理由:其基于植被荧光与辐射传输模型的定量遥感研究,大幅降低了荧光卫星观测的不确定性,为碳中和与粮食安全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科研成就:基于光子传输路径推导,提出“FluorRTER荧光解析三维植被辐射传输模型”和“基于NIRv的荧光卫星观测角度归一化实用方法”。

该方法能将卫星观测角度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从30%降低到5%以内,被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与加州理工学院视作遥感基础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创新性成果,被采纳为荧光卫星角度校正的三种标准算法之一

该方法还可用于支撑多颗荧光卫星的角度校正,为应用于新一代卫星做出重要实质性贡献。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张智涛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获奖理由:首次研发出基于全有机高分子的可拉伸发光二极管,推动了国内新型柔性可穿戴电子发光材料在生物电子器件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

科研成就:通过材料设计获得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柔性高分子发光材料,用于构建下一代、柔性、可拉伸、高分辨率电子皮肤发光显示器。

首次通过全溶液法得到直径仅为127微米、长度可达几十厘米的发光纤维(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最高亮度接近800cd/m2,是目前全溶液法制备的发光纤维中亮度的最高值

该纤维独特的一维结构和超细的直径,使发光纤维具有非常好的柔性和可编织性,在织物中可以显示各种特定图案。

张智涛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化学工程和材料领域大佬鲍哲南。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图源:个人主页

最后,再次祝贺所有获奖学者!

—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2023达摩院青橙奖揭晓!平均仅33岁,半数学者带来“领域首次突破”成果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