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并购交易,让这位华裔大佬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3月25日,Nuvation Bio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葆元医药(AnHeart Therapeutics),成为继阿斯利康溢价收购亘喜生物、诺华收购信瑞诺后,第三起国内Biotech被外国公司收购的案例。
根据协议,本次收购完成后,葆元医药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33%的股份,而Nuvation Bio的现有股东将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持有Nuvation Bio约67%的股份。
本次交易的收购方来头不小,其创始人、首席执行官David Hung是医疗行业的传奇人物,其本人创办的Medivation于2016年以140亿美元的天价卖给辉瑞,为其早期投资者带来了接近21000%的回报,也给自己带来了高达3.54亿美元的税前收入,成为2016年美国生物领域薪酬最高的CEO。
2018年,David Hung创立了Nuvation Bio,2021年通过SPAC形式上市,融资额约8亿美元,市值超过25亿美元。
不过近来Nuvation Bio也进入到多事之秋,裁员、砍管线的消息相继传来,公司股价也持续下滑,较最高点一度下跌超93%,最低谷时期市值仅为约两亿美元。
此次选择与葆元医药携手,David Hung有自己的考量,官方预期称,待收购完成,Nuvation Bio将转变为处于后期阶段的全球肿瘤学公司,并有可能在2025年底实现商业化。
与跨国药企买买买的初衷有所不同,这起Bioetch之间的合并,更像是一种抱团取暖,但整合之后是否能发挥出预期优势,仍有待观察。
寒冬之下,这样的并购自然具备现实意义,焦虑的创始人和股东们,不妨试着把目光放到同行身上。
神奇的“三赢”
无论从什么角度,这次收购都显得十分另类。
一方面,本次收购通过全股票的方式,Nuvation Bio将向葆元医药的股权持有人发行约4359.02万股A类普通股、85.12万股A类无投票权的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行使289.37万股A类普通股购买权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每股11.50美元)。
交易完成后,葆元医药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33%的股份。
协议发布的前一个交易日Nuvation Bio的收盘价为2.31美元,对应市值约5亿美元,消息发出后,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最新市值已达7.97亿美元。
另一方面,被收购方葆元医药核心人物仍具备投票决策权,其在中国和美国的员工将加入Nuvation Bio团队,葆元医药投资人崔相民博士和葆元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钧源博士将加入Nuvation Bio董事会。
综上,这起非典型收购似乎达成了一个吊诡的三方共赢:收购方一分钱没掏“兵不血刃”拿下一家公司,被收购方也并不介意无痛“变换大王旗”,而资本市场更是乐见这一交易的达成。
聚光灯下,这笔看似充满妥协的交易,展示出了更多细节。
资料显示,葆元医药成立于2018年,核心管线包括: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Taletrectinib、IDH-1抑制剂Safusidenib和AXL抑制剂AB-329,而这三款在研抗肿瘤药品全部从第一三共授权引进(license in)获得。
目前,Taletrectinib和Safusidenib正在进行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其中前者的全球二期研究更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大约80个研究地点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加拿大、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波兰、西班牙和美国。
可以想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临床推进,自然给公司现金流带来不小压力。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先后完成三笔融资,最近一期融资金额为61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信达生物、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等。
两年多来没有新一轮融资,葆元医药也在积极寻找可能的增收方式,就在去年10月,公司将Taletrectinib的日本权益以“4000万美金的预付款+销售额分成+里程碑付款”授权给日本药企Nippon Kayaku。
实际上,公司也谋求过上市,创始人王钧源曾经在2020年底表示:“也许一年半我们就可以到IPO阶段,三年左右是最长的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两年左右,也就是到2022年底左右可以IPO上市。”
但显然这番言论过于乐观,进入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IPO市场快速萎缩,国内上市门槛更是进一步提高,“license in”模式的公司基本无缘科创板。
如此情况,委身于一家美国Biotech,借助该公司平台继续推进药物研发,相较于当下众多焦头烂额的创新药企,不失为一种好的结局。
而对于收购方Nuvation Bio而言,其也需要葆元医药的资产来弥合市场预期,自身还处于临床早期的管线解不了商业化的“近渴”,以无需现金的交易获得有望在两年内获得收入的管线,无论怎么讲,都不是件亏本买卖。
从辉瑞手上赚走140亿美金的男人
这次收购,可能又将成为David Hung的一起经典案例。
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毕业后,David Hung一头扎进了医疗行业,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在辞去Chiron Corporation(2006年被诺华收购)研发项目副总裁一职之后,David于1998年加入Pro-Duct Health担任CEO,这是一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外科教授创办的公司,其开发了一种经FDA批准的创新导管灌洗设备,旨在加强对乳腺癌风险的评估。
在其任期内,Pro-Duct Health被Cytyc Corporation以1.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包括3850万现金和 500万股Cytyc股票。
2003年,David Hung创立了Medivation,并在2005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Xtandi(恩扎卢胺)的授权,这款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最终于2012年获得FDA批准,并迅速成为重磅炸弹,2015年该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净销售额约为 22 亿美元,如今其治疗范围几乎已经覆盖了所有前列腺癌类型。
图:恩扎卢胺,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59.84亿美元
恩扎卢胺的成功,使得Medivation 成为彼时大型制药公司争先收购的对象,公司先后拒绝了赛诺菲(报价93 亿美元)、吉利德和新基等多家公司的收购邀约,最终以14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辉瑞。
David Hung因此一战成名,在那一年力压强生、辉瑞等公司的掌门人,成为美国生物领域薪酬最高的CEO。
之后他于2017年4月加入Axovant担任CEO,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似乎是一项错误的决定。
Axovant由Vivek Ramaswamy创办,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出身的投资人,有自己独到的药物见解和资产运作手段,先后创立多家以“vant”结尾的公司,其中Axovant专注于阿尔兹海默症,该公司于2015年IPO,募资3.15亿美元。
不过这次,David Hung似乎并不走运,Axovant的核心产品intepirdine(以500万美元价格从GSK手中买来)临床三期疗效不佳,被终止开发。
此后Axovant转向基因治疗,而David Hung又回到了他熟悉的癌症领域,于2019年创立Nuvation Bio。
回头来看,在Axovant在那段经历,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创立新公司,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他的不甘心。
面对采访时,他提到了自己在Medivation 的那段高光岁月,并表示“如果我们有更多时间,我们可以做得更多”,通过 Nuvation Bio“七款机制各异的产品”,David Hung想要取得比昔日更大的成就。
不过当下看来,Nuvation Bio与预期之间存在不小落差,曾被其寄予厚望并获得FDA 快速通道指定的NUV-422已被终止开发,公司于2022年表示将裁员35%以延长现金流。
写在最后
在医药寒冬持续的大背景中,并购市场悄然升温。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并购消息接连不断: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诺华收购信瑞诺、中国通用集团拟并购整合医药流通龙头重药控股、国药集团拟以154.5亿港元总代价私有化中国中药、华润双鹤以31.15亿元收购华润紫竹、新天药业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收购汇伦医药等等。
背后的初衷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以大吞小模式为主,而像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这样Biotech之间合并的案例则颇为罕见。
究其根本,一方面,Nuvation Bio和葆元医药这样能各取所需的案例的确太少,很多Biotech管线和财务状况一言难尽,既没能力成为收购方,也不是理想的收购对象;另一方面,类似交易还面临不小的风险,“势均力敌”的两个团队如何处理组织架构、理念文化、业务发展上可能的冲突也是颇为棘手的难题。
尽管如此,在生物医药市场发生根本性改善之前,类似的Biotech之间“抱团取暖”的案例可能将越来越多,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场漫长而关键的挑战。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