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168次阅读
没有评论

曹原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AI制药第一股,开启IPO冲刺。

刚刚,国内头部AI制药玩家晶泰科技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这家由3位MIT物理博士创办成立的公司,已经成立9年,累计吸金7.3亿美元(约52.9亿元),融资规模在全球AI制药公司里排在第一位。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这期间,晶泰科技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4%技术平台支持项目超过500个,客户数量最多达到120家,并且包括辉瑞、强生、德国默克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客户留存率保持在50%以上

在AI制药行业经受检验之时,晶泰科技逆势IPO。

晶泰科技财务状况如何

看一家公司的基本状况,从收入、经营亏损、各项开支以及现金储备情况就能看出来。

近三年半,晶泰科技的总收入在逐年增加,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收入从3563.6万上涨至1.33亿,年复合增长率为93.4%。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799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3%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不过截至目前,公司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经营亏损为4.34亿元,同比去年增加76.9%。期内亏损为6.20亿元,同比去年增加80.54%。三年半累计亏损达到49.3亿元。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这背后最大的原因,是晶泰科技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

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共在研发方面投入6.56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经研发投入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6.8%,在每一年总经营开支中占比都超过50%。

更直观一点看,晶泰科技一直以收入成倍的规模投入研发,最高可达到收入的3.6倍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并且研发人数也在公司职员中占比最高。

目前公司拥有989名职员,其中有710位是研发人员,占比达到71.8%;989位员工中还有497位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高研发投入、高学历人才的储备,都在展示晶泰未来的发展空间。

最后,公司还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还拥有10.42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总结一下晶泰科技近些年的发展状况,以研发投入为核心,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并且现金流健康。

那么晶泰科技具体都依靠哪些业务、具备哪些优势,在AI制药赛道中突出重围?

晶泰科技是什么样的公司

在招股书中,晶泰科技这样介绍自己:

我们是一个世界前沿的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

更详细一点说,晶泰科技结合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来开发药物和其他材料,业务不仅涵盖制药,还包括材料科学以及自动化领域。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公司主营业务大体分为两种,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前者涵盖药物发现和研究全过程,包括靶点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等;后者主要提供固态研发服务和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包括分析固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客户提供标准或者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到这里,晶泰科技的商业模式类型就很明确,走的是AI制药公司主要商业模式之一——CRO模式(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给传统制药企业或其他公司“做外包”,用AI技术预测甲方需要的药物,不用承担研发风险。

为此,晶泰科技建立专有的综合技术平台,包括基于云超算的计算机式工具,为利用机器人自动化进行的干湿实验室实验提供计算能力,后者收集到的数据又帮助前者验证以及训练,技术形成闭环。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并且,公司的业务模式已经揽下许多客户,还是世界TOP级别的那种。

晶泰科技客户群涵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以2022年收入规模计),总数达到107家。并与辉瑞强生德国默克集团长江生命科技等世界领先集团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客户留存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其中最知名的合作案例莫过于,晶泰科技帮助辉瑞加速抗新冠特效药PAXLOVID的研发,只用6周就完成了药物晶型预测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印证和准确匹配。

另外,晶泰科技还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孵化和投资了多家创新型公司,包括Geode、默达生物、希格生科和莱芒生物,以此构建出自己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技术、专业知识和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

目前,晶泰科技拥有超过120项授权专利,约27项正在进行的药物发现项目,在全球各地拥有4个研发机构,实验室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晶泰科技的综合技术平台,其云计算核心时间已经超过7亿小时,累计完成项目超过500个。其中在小分子的全部晶体结构预测项目中,晶泰科技的成功率达到100%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重研发、高增长的晶泰科技,背后是形成闭环的技术结构,和已经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的商业模式。

而未来,晶泰科技表示将计划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研发能力,扩展现有方案和服务的规模,并把业务扩展至全球市场

晶泰科技从哪里来

以研发投入为核心的晶泰科技,拥有涵盖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研发团队,以及三位来自麻省理工的物理博士构成的创始团队。

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温书豪,今年42岁,负责领导公司整体全球业务管理及资本市场的策略,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学位,同时还是浙江大学的兼职教授。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温博士在计算物理、量子化学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理论建树,在国际知名期刊累计发表论文36篇,研究成果被引用超过2100次

联合创始人、CEO兼执行董事马健,今年38岁,拥有浙江大学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学位,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数值模拟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际知名刊物累计发表论文30篇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最后一位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新官兼执行董事赖力鹏,今年40岁,主要监督公司人工智能开发,拥有北京大学物理学和数学双学士、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赖博士对医药相关软件的开发与运作有深刻了解,在《物理评论快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2015年9月,温博士、马博士和赖博士一起成立了晶泰科技。

在他们的带领下,晶泰科技已经累计完成8轮融资,总金额约7.3亿美元(约52.9亿元),投资方包括意向架构、红杉、五源资本、谷歌、招银国际、中信证券等知名风投机构和企业。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并且在2021年7月完成D轮融资后,晶泰科技估值达到19.68亿美元(约142.7亿元),已经达到行业领先规模。

估值的水涨船高,除了自身因素外,也有AI制药产业广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原因。

由于药物发现是整个药物研发流程的基石,也是药物创新最有希望的突破口,有了AI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研发效率,所以市场一度非常火热。仅2020年中国AI+制药的融资项目数量就翻了一倍,同年融资总额出现同比约10倍的增长。

3个MIT物理博士冲刺AI制药第一股,9年融资53亿估值143亿,辉瑞强生都是客户

但随着潮水退去,AI制药的研发落地迟迟没有新的进展,行业内至今没有一款AI研发的药物成功上市,市场也慢慢进入寒冬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活下来、寻求新的资本市场机会成为行业内所有公司面临的难题。

在这之中,将业务拓展至医药、材料、自动化等多个行业的晶泰科技,率先突出重围,通过上市审核。

行业的分水岭,可能也从这一刻开始形成。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