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杭州上演格斗赛!拳拳到肉,宇树CEO王兴兴:创造了人类历史新时刻
激烈,着实激烈!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刚刚在杭州落下帷幕,战况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贴身肉搏、侧身闪避、倒地后快速爬起…格斗技巧的十八般武艺通通拿出来了:

当然也不乏搞笑画风,有选手直接对着空气一通乱挥:

本次公开表演赛一共有四支参赛队伍,均使用了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
在经过两两PK后,最终由名为“AI测算师”的机器人夺冠:

对于整场比赛,有现场解说员激动表示,“对比两三个月前,进步天差地别”。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更是发朋友圈声称:
创造了人类历史新时刻!

那么,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都有哪些看点呢?
机器人也会嘲讽了?
先简单介绍下比赛规则。
机器人对战过程中,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则扣10分,本回合结束。
全程机器人可以由人类手动遥控以及语音控制。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请出四位参赛选手,为便于区分,以下直接称呼为:小红、小粉、小绿和小黑。

比赛分为表演赛和竞技赛,前者主要是热热场,由其他非参赛机器人给大家打打样。
这里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小紫机器人不慎跌出拳台,结果一个“鲤鱼打挺”自己起来了(不过关键画面被导播切走了)。

调动起全场气氛后,重头戏竞技赛正式开始,它采用标准的三回合赛制,每回合两分钟,分组如下:
- 第一场:小黑 VS 小粉
- 第二场:小绿 VS 小红
- 第三场决胜局:小黑 VS 小绿
第一场:小黑 VS 小粉
第一场比赛,由“算无遗测”的小黑和“全场最粉”的小粉打响。

第一回合一开始,双方都毫不“腿软”,默契使用了利落的侧踢。

不过打着打着,二位就开始背对背拥抱了,有点找不准对手位置。

在一番主动出击后,小黑华丽丽迎来倒下(还是被自己绊倒的),不过幸好在5s左右就爬起来了。
注意看,此时另一边的小粉还在赤裸裸挑衅(doge)。

一番胶着后,第一回合计时结束。
进入第二回合,小粉的攻势开始加强,还上演了惊魂一幕——
同样由于主动出击导致下盘不稳后,小粉一个趔趄差点倒地。

在小粉的持续挑衅和小黑的数次反击中,第二回合仍在纠缠中结束。

最后一回合,面对小粉施展的抱腰战术,小黑一个侧踢带动了小粉的身体,导致小粉倒地。
不过搞笑的是,明明胜负即将揭晓,小黑自己又被小粉绊倒了。
好在计时过程中,小黑最终缓缓起身,最终拿下第一局(原直播中小粉获胜为口误)。

第二场:小绿 VS 小红
接下来上场的是小绿和小红。

第一回合,双方火药味直接溢出屏幕,各种直拳、勾拳、侧踢轮番上演。

随着一个失误,小绿一秒倒地,不过幸好快速起来了。

进入第二回合后,小绿一上来就拿下3分,出腿动作相当利落。

还开启上头模式,组合拳就跟不要钱一样往外扔:

甚至,它还直接嘲讽挑衅对手:

对此,小红也不惯着,一边利落反击一边反嘲:

伴随着双方的激烈打斗,比赛进入第三回合。
本以为二位还会缠斗一会儿,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的是——
在大家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小绿一上来就是一个侧踢,一秒钟杀死比赛。

决胜局:小黑 VS 小绿
终于来到决胜局。
比赛开始前,官方特意展示了待解锁的“终极大招”——飓风冲撞,机器人一阵快速奔跑积蓄能量后,挥出充满力量的一拳(不过最后未使用)。

第一回合,战斗节奏越来越快,小绿一个不稳直接迎面倒下。
令人惊险的是,它卡在计时结束前站了起来:

类似的情况也延续到了最后两个回合,小绿又倒下了两次(规定时间内起来了):


虽然小绿的坚强令人感动,但根据规则,失误更少的小黑最终拿下了比赛。
而这位“算无遗测”的选手,也获得了《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的邀请函。

背后是软硬件的协同升级
事实上,除了科普展示,本次比赛作为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格斗锦标赛,更充分考验了机器人在高压、快节奏的极端环境中的抗冲击性、多模态感知和全身协调能力。
以参加本次比赛的宇树机器人G1为例,身高约130cm,体重约35kg,在MMA中比最轻的蝇量级(57kg)还要低,但配备有先进的计算能力和流畅的运动控制。

根据介绍,这些机器人在比赛前还要参加大量“培训”。
通过多个传感器,技术人员对专业格斗选手进行动作捕捉,并将关键运动轨迹映射到机器人身上。
然后利用AI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不断训练调整后,四位参赛选手已初步可以比肩职业选手——配备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多个组合动作,包括直拳、勾拳、侧踢和空中旋转踢等。
等到实际上场后,操作员主要通过语音控制、遥感控制两种方式协同完成对机器人的实时操纵。

具体玩法是,利用遥控器摇杆控制前进方向,按键组合进行招式出击。
由于融合了动作控制、智能决策等多种算法模型,当操作员发出指令时,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就会迅速定位对手并构建地图数据,决策系统将进行实时评估,生成可执行策略路径,并交由控制执行系统完成动作。
这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玩的拳皇,只不过现在是3D版。
除了算法方面,本次使用的机器人在硬件上也有特殊设计。
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真人拳击比赛中出于对选手的保护,规定禁用腿部动作,那么本次格斗比赛,机器人选手们则是手脚并用,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
这就对机器人的灵活性以及平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技术人员在赛前反复对其进行“抗击打”、“防过热”训练,就是为了保证人形机器人在极端条件下依旧能够完成比赛,并在摔倒后模拟人类形态自主站立。

在训练中也能明显发现,在遭受猛烈击打下,机器人的金属外壳出现了多处“皮外伤”,但运动功能却丝毫不受其影响。
据现场测试员介绍,这是因为额外为参赛选手的骨骼和关键结构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和材料升级,也通过特定的动态平衡补偿算法优化机器人的抗冲击性能,在软硬件的协调配合下,确保动作足够平稳和精确。
而比赛期间所暴露出的问题,例如朝向错误方向挥拳、主动攻击但失去平衡,都将在未来的针对性算法优化中,进一步促进人形机器人性能全方位提升。
赛场内拳拳到肉、热火朝天的同时,赛场外的网友们也唇枪舌战、热议连连。
有网友惊呼,足球已经pass了,现在机器人MMA才是王道!

也有人将它和前不久的北京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对比,为技术的进步欢呼雀跃。

当然也有网友已经开始思考机器人的权利……

那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