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80后”院士,来自北大数院
今年新增选两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现在有了院士代表。
99级毕业生、现任北大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的刘若川,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源:北大数院官网
1980年出生的他,入选年龄44岁,是今年新增选两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首位“80后”院士。
本硕学业都在北大完成之外,刘若川在2012年就早早回归北大任教,亦曾表示:
把最好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做出来。
首位“80后”院士
学生时代,刘若川的数学天赋早有展现——
他是1999年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得主。同年,他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
在北大,刘若川师从田刚教授,5年就完成了本硕阶段课程:2002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从MIT博士毕业后,刘若川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2012年回归北大,相继在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数学科学学院任教。
刘若川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
他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以及代数K理论等当代数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果,特别是对非交换p进霍奇理论作出了开创性工作。

他还与合作者开展了算术几何与代数拓扑的交叉研究,给出了拓扑循环同调全新的计算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017年,时年37岁的刘若川,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020年,他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际影响力方面,刘若川在2024年获得了拉马努金奖。
评选委员会认为,刘若川对p进霍奇理论做出基础性贡献,特别是对相对p进霍奇理论完成了奠基性研究,以及在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和黎曼-希尔伯特对应方面也做出非凡工作。
拉马努金奖每年授予未满45周岁、做出杰出科研工作的发展中国家青年数学家,以纪念拉马努金这位印度天才数学家。
“科学研究需要一个好的场域”
刘若川亦是被外界称作“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数学家中的一员。

△图源:北大新闻网
(左起分别是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和许晨阳)
这是一群2000年前后进入燕园、踏上数学研究道路的数学新星,包括1999级的刘若川,2000级的袁新意、李驰,2001级的鲁健锋、马宗明、肖梁,2002级的王博潼、宋诗畅,2003年的刘一峰等等。
著名数学家张寿武曾这样评价他们:
他们可能不像陶哲轩那么聪明,不是天才,但他们可以对数学做出划时代的贡献。他们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国数学的未来,他们肯定会做的很好。
时至今日,北大数院黄金一代之间,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刘若川在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
想法不会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思考、火花、方向都是在与别人讨论问题、探索尝试中得来的。
他本人的最新研究论文中,就有另一位“黄金一代”、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肖梁的身影。

此前,他亦曾与朱歆文合作,利用他本人与Kedlaya合作发展的p进分析技术,对p进光滑刚性簇上的任意局部系统建立了Simpson函子,突破了Faltings工作中的small条件,并建立了黎曼希尔伯特函子。
刘若川认为,好的科学研究需要好的场域,而一个好场域由好的科研理念、风气,以及多元的、优秀的科学家组成。
好的科学家达到一定“密度”,有利于增进交流和启发彼此,这非常重要。
目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中,刘若川外,肖梁、袁新意都先后进入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教。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