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韩旭:双重上市后,英才校招300万起步
“自动驾驶依旧是最sexy的方向”
邓思邈 李根 发自 纽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韩旭变了。
文远知行创始人、CEO韩旭,现在是“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董事长,并且刚实现了港交所挂牌上市——双重资本认可。
文远知行的Robotaxi落地也全球开花结果,通行八国。在广州、北京、南京、苏州、鄂尔多斯、阿布扎比、苏黎世、新加坡,都有“WeRide”标识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按商业化落地的Robotaxi车队规模来排名,文远知行即便不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大之一。

一度被百炼千锤的文远知行,现在可谓苦尽甘来。
但以诗人性情闻名的CEO韩旭,现在无意谈论“Robotaxi格局”、拒绝预测“X年后谁还能在牌桌上”,甚至表态Robotaxi也好任何AI黑科技落地也好——
“少关注一些竞争对手,多关注一些市场和用户反馈。”
韩旭的变化不光是言辞之变,更早之前的美股IPO上市,他甚至没去现场,朋友圈也找不到一张庆祝的纪念照片。港股挂牌去了,但没有典型的上市庆祝,重点转发了一条“三年不减持”的公告,表明决心。
如果对文远知行堪称坚韧的创业历程熟悉,对韩旭“不服比一比”的耿直风格了解,就能感知到变化之大反差之强烈。
韩旭说对于过去和现状,没有太多可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但对于今后——文远知行双重上市实现了之后,他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招人。拿出最好的待遇,最大的诚意,最有价值的场景和空间。
“英才校招,300万起步,500万封顶……”
这同样是醒目的变化。据说文远CEO始终对预算和花钱锱铢必较,但人才招聘例外,这一次则慷慨到了新高。
双重上市后最重要的事情
韩旭把这个“计划”叫英才计划。
在国内科技领域,大中小厂都有专门的优秀校招生计划。华为有任正非钦点的「天才少年」,阿里有CEO亲自开启第一课的「阿里星」,腾讯则用「青云」命名……
这些计划最显著的也是薪资,“百万年薪”是起步标配。
但文远知行的这个计划,薪资数字具体得醒目。
韩旭解释,之所以是“300万~500万”,原因简单,对标的不是国内而是硅谷。硅谷的AI博士毕业,现在大概就是40万~70万美元的年包,也就大概是300万元~500万元人民币。
招最优秀的人一直被韩旭视为最重要的事。
他说文远知行所处的事业已经是最顶尖最具价值的赛道,如果能招到最优秀的人才,公司一定会是最优秀的公司。
“而且最优秀的人才通常不需要太多的管理。”
文远CEO强调,设置公平正常的评价评估体系,大致正确的组织管理,大致正确的绩效方向,剩下的只需要招正确的人。
“剩下的”也往往是最难的——正确的人,定义起来并不容易。
韩旭的思考是,首先可能还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文远知行的业务和方向已经是明牌,容易和困难的事情就在那儿,解决最难的事情,就是英才该做的。

面对别人只敢想一想甚至想都不敢想的难题,有人或许要花一段时间,但最后总能解决。韩旭认为这就是英才,最顶级的人才。
“一个团队有这样的英才或是没有,是两支团队。”
说到情真处,文远CEO之下那个底色——教授韩旭的风格也开始流露。
他说在他所处的汽车领域里,马斯克就是这样的人,有马斯克和没有马斯克的世界是两个世界。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为人,但你不得不佩服他。
韩旭引用开复老师的名言:世界因你而不同。
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辨别“马斯克”这样的人?
他引用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里的诗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辨材需要时间,你可能吸引了很多人,但是慢慢辨材这件事很难。”
实际上,此时此刻放出300万起步的英才校招计划,也是开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
韩旭说至少现在有两点证明。
第一,财力上。文远知行已经是双重上市公司,薪资和激励上有保证,薪酬上能让人才开心。
第二,氛围上。文远知行过去至今都能证明,一直是一个很开放很透明鼓励创新的公司,可以干得开心。
文远CEO解释,英才计划之所以现在说,一方面是双重上市之前,需要把精力放在路演和上市事宜,要事优先;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显得“画饼”……上市之后,有规范兑现机制,也更有成长性,300万~500万只是起点。

但更大的挑战实际也在这里——
没有钱招不到最优秀的人,光靠钱也很难招到最优秀的人。
我问韩旭:8年前自动驾驶是最前沿的领域,但现在放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面前,还是吗?
韩旭说他一直坚信的是:风口易变,理想永存。
“真正有才华的人必定是理想主义者,如果不停追热点的话,再天才的人也会在热点追逐中变得平庸。”
热点通常很世俗,世俗就会磨平才华和棱角,江郎才尽、伤仲永。
韩旭说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创业的8年里,热点风口几乎一年一个,大一些的有过区块链、元宇宙、NFT、大模型、具身智能……
但伟大的事情不是因为其热度,而是因为其具备的革命性。
韩旭感慨回忆起近日热点舆论里的Yann LeCun,说道初见是在LeCun代表NEC研究所做计算机视觉研究分享,听者寥寥,当时演示只能识别4种简单物体,冷门行当里的两人可以在会议结束后畅聊一个多小时而无人打扰……

韩旭坚持的观点是,伟大的事情要看革命性、看价值,而这样的事情往往不会一直是风口,会需要极具理想主义的坚持。
“我们一年给300万、500万,不是希望他做最热的东西,而是要解除英才的后顾之忧,使其才华得以施展,如日曜天。”
文远CEO格外强调,自动驾驶依然是最前沿、最具挑战、最sexy的方向。“自动驾驶带来的变革远远大于现在大家所描述的。”
韩旭说对于“自动驾驶不sexy了”的观点,他根本不认同。
自动驾驶即使在当下,依然并不比登月简单。
他的看法是自动驾驶需要大模型、而且要在各种场景下,百毫秒延迟以内运行起来。稳定和安全是前提,绝对不简单。
无人驾驶如果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安全、稳定运营,其商业价值巨大,提升人类福祉,促进社会发展——这才是英才施展之地。

其实对于顶尖人才的招募,业内也有一些其他的“手段”。有公司设置一个单独的研发组织,给予特殊待遇。也有人会在上市或者阶段性节点画一个更大的项目或饼……
但韩旭认为那不是文远的风格。
文远知行确实有很多前沿课题要解决,比如新一代基础模型算法、数据效用、无监督/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实际场景应用……
甚至,自动驾驶中的很多算法和具身智能的落地密不可分,不过韩旭不想过于展开谈论具身智能。
他说自动驾驶落地弄好了,如果能架一个相机就能让机器人通过观测视频学会人类同等能力,这会很有价值很酷。但如果整天拿个遥控器操纵跳个舞之类的……
文远的风格不是说“想做”什么,而是“做到”了再说。
言外之意,做与不做,再明确不过了。
而且知人论世,如果纵览自动驾驶行业所处的当今之世,或许更容易洞悉韩旭所谓的“最重要的事”,为何在当前变得如此紧迫。
自动驾驶所处的阶段是什么阶段?
韩旭说,是三家分晋的时刻,《资治通鉴》开始的那天:春秋已去,战国来临。
在文远知行创业开始就明确的L4赛道上,经过快10年优胜劣汰,能够实现规模化商用的Robotaxi运营,全球也屈指可数。

文远之外,巨头有谷歌Waymo、百度萝卜快跑;创业IPO上岸的还有小马智行……而更多出行平台依然以接入Robotaxi车辆做聚合为主。技术驱动的分水岭,已经在头部独角兽IPO敲钟之时,宣告了阶段性格局。
结束的是春秋问鼎,从L4出发的Robotaxi玩家,黄沙吹尽,剩者为王。
同时即将开始的是战国称雄,因为L2战场也已经分出阶段性胜负,中原逐鹿,势在必然。
马斯克依然是标志性开枪的人。特斯拉Robotaxi战略公布,CyberCab来势汹汹,并且伴随Scaling Law的发现和端到端路径的打通,曾经卖出的每一辆特斯拉,正在成为最强大的数据飞轮,百万雄师过大江。
小鹏已经明确Robotaxi路线;“一度转型L2”的元戎启行重新用VLA出击Robotaxi;李书福认定印奇后,吉利+千里,也在出击Robotaxi;靠共享单车知名的哈啰出行,也重注姿态出现在Robotaxi牌桌……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按兵不动的华为,Robotaxi蛋糕前不发一言,却依然让所有人如临大敌,因为当初华为怎么奇袭的L2,以后就可以一样奇袭Robotaxi。
有的公司缺战略,有的公司缺战术。华为都不缺,华为只会在合适的时间执行明确的战略,然后战必胜攻必克。
而L4和L2在Robotaxi争夺上的大决战,还会决定具身智能、物理AI的新格局。

现在所有出发的具身智能、物理AI玩家,也会经历赛道内春秋争鸣剩者为王,然后与Robotaxi战场上的胜者,顶峰相见,分出高下。
丘吉尔的名言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现在还不是结束,结局甚至还没有开始。现在只是开局的结束。
对于文远知行来说,上一阶段的命题是Go Big,但下一个赛程,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
所以韩旭所言非虚,人才才是本质,人才才能穿越周期,人才之外的变化都不核心。
韩旭说,技术世界的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的方法一直在诞生,昨天是CNN、DNN、RNN,今天是LLM、VLA、世界模型……但都是招式而已,甚至门派、路径也都不重要。
功夫大道至简,“一横一竖,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武学最高境界是无门无派、无兵无器,无招胜有招。
回到自动驾驶和Robotaxi,文远没有什么执念也不需要什么标榜,“我们以提供全世界最安全、最舒适、最经济、最方便的无人驾驶技术和服务为目标。”
然而依然有疑问悬而未决——
为什么文远知行,值得来?
为什么文远值得?以赵晓卉为镜
按照韩旭的思路,文远知行确实拿出了足够吸引力的薪资,现在也有上市公司的招牌和成长性,未来更有Robotaxi甚至具身智能的无限空间。
但这些特点,如果掰开细看,放在顶尖人才面前,也并非就独一无二。
韩旭说如果独特,那他可能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老板,也有以往的事例证明文远氛围足够阳光。
文远知行CEO说,很多人或许已经忘了,他之前是一名老师。
在进入工业界之前,韩旭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享有终身教职,掌舵密苏里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实验室,他博士则在UIUC师从计算机视觉泰斗黄煦涛教授……

韩旭说大学教授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辨别和培养人才,他从他的老师黄煦涛教授身上学到了怎样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环境。
AI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掌舵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的刘先明,扎克伯格上亿美金转会费从OpenAI挖走的余家辉,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视觉多模态生成负责人杨建朝等,很多活跃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英才都出自黄煦涛教授门下。
学到了老师的方法,韩旭也这样经营自己的实验室:他带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王孝宇,曾是云天励飞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还有陈光,现在是小米自动驾驶算法负责人。
韩旭认为,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文远知行创始团队里,就有不少他的学弟、学生,都在文远实现了更上一层楼。
“IPO上市的公司很多,但过去或未来两三年里,上市后把人才招聘放在首位的CEO有多少?”
文远CEO透露,他简单统计过,结论是:1。
当然,教授韩旭有严谨较真的一面,但在公司管理里也有另一面。
另一面是通过外界更知名的员工——脱口秀演员赵晓卉——不断展现的。
赵晓卉之前是广汽员工,并且因为脱口秀综艺走红知名,在拒绝李诞的全职脱口秀offer后,成了文远知行项目经理。

最开始,外界都猜测这只是“吉祥物”或者“流量转换”的一种入职考量。一个高科技公司,做的又是新物种大众产品和服务,有一个拥有更广泛知名度的明星员工,还是可以用幽默方式表达的女生,很快就会成为“代言人”。
但3年过去,脱口秀行业都巨变过了,文远知行也没有以“脱口秀明星”身份使用过赵晓卉。
韩旭的回应是,赵晓卉和其他员工没有什么两样。
赵晓卉加入文远,不是因为她是脱口秀明星,她获得offer也是因为她的专业履历和经验,她被文远认可,是因为吉林大学机械工程的科班背景,是因为她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文远CEO透露说,赵晓卉还有过项目驻场的经历,她没有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她完全凭实力在文远知行工作,并且做得很好,她展现了她的专业知识和实力。”
实际上,赵晓卉公开挑战过CEO韩旭。
有一次全员all hands提问,赵晓卉问了尖锐问题把韩旭问急了……后来这件事又被赵晓卉写成了段子,放在综艺节目上广而告之,结论是“老板没见过啥世面”。
韩旭说他都看了,说的是事实,也很真诚,而且他自己的观后感是:“用脱口秀的方式被公开吐槽,至少她出去还想着这个老板,也算好事吧。”
当然,赵晓卉也没有因言获罪,她在文远这几年,还因业绩突出升了职。
有文远的员工说,赵晓卉没有成为“代言人”,但却也成了一面镜子。大概反映出了文远知行的文化和氛围,而且这个镜像所呈现的不是一时一刻,而是3年多时间的证明。
通过时间获得证明的,自然还有韩旭和他治下的文远知行。

创办于2017年的文远知行,创业有过里程碑和高光时刻,但也并非一路潮平岸阔,甚至有过命悬一线的至暗时刻,但紧紧抓住这一线的人,正是韩旭。
韩旭是技术出身,学的就是AI视觉和机器学习,但他在文远知行CEO身份之前,被更多关注的标签是“科学家”、“教授”……在工业界和创业领域,这样的标签更多时候不算加分项。
但CEO韩旭,最终用业绩和时间证明了自己。“Robotaxi第一股”某种意义上,就是韩旭作为CEO的奖章。
韩旭确实变了,是一种创业修炼中的豹变。文远知行不算顺境的“少年时期”,带来了坎坷也带来了成长。
他回绝了对Robotaxi竞速和格局的评论,他说更本质的是让顶级人才看到诚意。
“吸引到一流人才,他们会比我更好地找出竞争中获胜的方法。”